“钓友”乱弹

“钓友”乱弹

秽倾散文2025-05-16 05:20:53
除了“麻”友,小城铁山也许“钓友”最多。上下班路过渔具商店的时候,我总看到一群“钓友”围坐在那门口聊“鱼”事:哪里有“野鱼”,哪个池塘收费公道,谁钓鱼出过丑……插科打诨,十分热闹。然后,相约着再定个去
除了“麻”友,小城铁山也许“钓友”最多。上下班路过渔具商店的时候,我总看到一群“钓友”围坐在那门口聊“鱼”事:哪里有“野鱼”,哪个池塘收费公道,谁钓鱼出过丑……插科打诨,十分热闹。然后,相约着再定个去日子去钓鱼。
铁山“钓鱼”高手告诉我:“钓鱼”的主要乐趣是享受钓鱼的过程,其次是欣赏乡野风景。其实,对于钓鱼,我差不多是门外汉。小的时候,倒是经常看山村老人在小池塘钓鱼,老僧入定似的,忽然鱼漂动了一下,像是鱼儿在试探,又动了一下,鱼儿再次试探,老人不为所动。猛然,鱼漂下沉,老人手臂上抬,一条不大不小的鲢鱼就晃悠晃悠地被提了起来。这应该是我最早见到的“钓鱼”,那时是上世纪70年代,钓鱼竿是细长的竹竿,线是尼龙线,鱼钩是自制的。钓鱼人很寂寞,经常是一个人坐半天,收获却不是很多,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哥钓的不是鱼,是寂寞”。
说起钓鱼,我总会想起一个更怪异的古代老头,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明明无鱼敢于冒酷寒来贪嘴,他却固执垂钓。这就是小学生们都可以烂熟于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这首“五绝”看后,总让人感觉悲凉、凄清,尽管此渔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渔翁,极具象征性……但,“钓鱼”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眼里它几乎等同于无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偶尔跟几个哥们去农村钓鱼。几个哥们屏气凝息,而我却心不在焉。记得那次钓鱼收获不多,但在餐桌上却吃到了鲜美的大鱼,哈哈……够“腐败”的吧。喝酒时,我讲“姜太公钓鱼”的笑话,哥们说:主要是好玩,谁想靠“钓鱼”发财?
这几年,似乎爱钓鱼的人成几何级数上升,先是退休、居休的,然后是上班的。我家楼上的小王就是做鱼具买卖的。早晨四、五点的时候,就有“钓友”大声喊他,经常把我吵醒,然后是摩托车发动的声响,“钓友”一天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傍晚的时候,“钓鱼”高手会把塑料盆摆在街道旁的人行道上,向路人吆喝兜售他们的丰硕“成果”,第二天晚上“钓友”们又聚集在一起交流心得。
钓鱼,到底有怎么的魅力?小城一哥们对我说:真不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不过,在钓鱼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和定力倒是真的。钓的是鱼,把握的是机遇,二者还真有相通之处。
现在的渔具可谓阔气精致,不再是当年的破竹竿了。能拉长,能收拢,有专门的凳子,还有可以插地上的遮阳伞,这些可以装进大工具箱里。“钓友”出去一趟,呼朋唤友……尽管很多人装备不错,但钓技不高,有时钓一天,运气不好的“钓者”也就收获两、三条寸把长的小鱼,做猫食基本合适,给家人尝鲜就只能舔舔嘴了。
“钓友”们在一起喜欢抬杠、吹牛、揭短,人聚在一起就为了找“乐”,往雅处说,也叫“享受生活”,从这点看,当个“钓友”也不错,起码比我日常时间在qq农场“种菜”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