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群众才有“好日子”

干部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群众才有“好日子”

禋祼杂文2025-12-19 10:14:16
今天上午,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结束后,省政府立即召开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徐守盛强调,各级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让人民群众看到新变化、新气象。(3月27日湖南日报)随着
今天上午,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结束后,省政府立即召开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徐守盛强调,各级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让人民群众看到新变化、新气象。(3月27日湖南日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丰富,于是某些干部不再艰苦朴素、精打细算,不愿再过“紧日子”、“苦日子”,他们习惯了公款吃喝、公款娱乐、公款旅游,忘记了宗旨,丧失了斗志,成天吃喝玩乐过“好日子”,成为了“享乐型”干部,严重影响了形象、降低了威信。虽然现在我们的日子相比之前好过多了,不必当“守财奴”、“吝啬鬼”,但是当前依然面临经济增速减缓,财政增收困难加大,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严峻形势。常言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因此,徐守盛在全省廉政工作会议上倡导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和“苦日子”,实则是号召继承和弘扬以俭兴国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也是落实中央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力举措,在当下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一个地方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只有勤俭节约,才能把“紧日子”、“苦日子”过成“好日子”。勤俭不但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财富,许多富翁都是节俭出来的。一个人只有精打细算、量入而出、节省开支,不大手大脚花钱,才能慢慢地厚实家底,发家致富,如果随心所欲地挥霍、漫无边际地浪费,轻则家业渐小,重则倾家荡产。因坐享其成,由富翁变成乞丐的“败家子”的故事,我们常有所见和所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同样的道理,如果各级政府、部门和干部都能开源节流地坚持过“紧日子”、“苦日子”,就能财源滚滚,奠定国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否则就会祸国殃民,人亡政息。
过去我们党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现在仍然需要这一优良传统来作精神支撑。新的形势下,群众工作出现新的情况。政府只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把钱使在“刀刃”上,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和威望。实践证明:干部肯辛苦,群众能幸福;干部肯实干,百姓得实惠;干部过“紧日子”、“苦日子”,群众有“好日子”。因此政府和领导干部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和作为,体现出一种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责任与担当。
干部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真正让人民群众过上舒坦的“好日子”,既是时代前进的召唤,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要让官员真正会过、愿过、肯过“紧日子”、“苦日子”,既需要官员的道德自律,又需要制度的外在约束。广大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观念,自觉带头践行勤俭节约、降低开支的行为,从简化公务接待做起,从严格经费报销做起,从杜绝请客送礼做起,自觉带动下属自律节约,过上心胸坦荡的“好日子”。不然就会因铺张浪费、胡作非为而尝到党纪国法的“苦果子”,在身败名裂中煎熬“苦日子”。各级各部门要理直气壮地常抓不懈,并建立一套严厉的制度性约束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日常化和制度化、规范性和长期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