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红尘

伊人红尘

敷化杂文2025-11-19 21:36:14
韶华易逝,红尘几许?“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一曲《滚滚红尘》,如丝绸般顺滑流入内心,那种生命匆匆和情感无奈的纠结,激荡心湖的漪涟。梦幻与现实的交
韶华易逝,红尘几许?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一曲《滚滚红尘》,如丝绸般顺滑流入内心,那种生命匆匆和情感无奈的纠结,激荡心湖的漪涟。梦幻与现实的交织,似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青春如光阴班易于逝去。蓦然回首,伊人红尘之中,我留下了什么?
一部《滚滚红尘》,感叹于三毛文笔的细腻,更喟叹于沈韶华与章能才那段镜中花水中月的缘分。旷世才女张爱玲与胡兰成何尝不是如此,如同晶莹的琉璃,一碰就碎,从三毛的《滚滚红尘》中亦可窥视到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影子。他们的缘分如同一粒尘埃,低到尘埃之中,在尘埃之中开出一朵绝美的花朵。就算再美,亦会凋零。一阵风起,亦会随风烟消云散……
滚滚红尘,谁是谁的谁?也许是命中注定,抑或只是那一瞬间的回眸便化为永恒。作品中的沈韶华是一个充满才华的女子,自幼受母亲影响,却缺乏父爱,她也并不在乎钱财。在众人眼中,她是一个在蜜糖长大的“糖果”小公主,就如三毛所说:“她一生的追求只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归宿,二是自我生命的展现。”父亲将对母亲的怨恨尽数发泄在这个少不更事的女儿身上。父亲将她囚禁在阁楼上,让她与世隔绝。此时的沈韶华如同困笼的小野兽,愈是束缚愈要挣扎。在她自己的幽闭世界里,她在墙上写满“再见”,“再见”意味如何?是沈韶华向过去的自己告别,向那个名义上的父亲告别,亦是给这个黑暗社会的绝命书。她摔碎母亲送给她的泥虎,以自虐的方式作无言的抗争,如戊戌六君子以自己的鲜血清洗这个世界的龌龊,然而她的力量是微弱的,如同狂风中的孤舟,如何承受这番颠簸……而现实中的张爱玲亦是如此,父爱的缺失让她对外来感情的渴望,而张爱玲在胡兰成身上却找到了那份缺失的感情,由此义无反顾的陷进去。
一个泥虎便带走了沈韶华的灵魂,从此生死追随这个遭人唾弃的汉奸——章能才。章能才,是汪伪政府文化部的部长,他是一个充满“自信心和无力感”的人,由于对这个世界看得太透彻,产生了“生命伤感”,因为太清楚以至于懦弱。他不敢给沈韶华任何承诺,就如同他对沈韶华说:“韶华,你没有了披肩,我没有了灵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沈韶华与章能才一样找不到自己灵魂的归属。因此,他们之间有了共同语言——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沈韶华对章能才的爱是非理性的,疯狂的,即使韶华在能才的羽翼下,她依然有一种不安定性,总是问能才:“你爱不爱我。”童年的阴影让她对什么都不相信,总是处于惶恐之中。亦如张爱玲爱胡兰成,她不管她的另一半是汉奸也罢,是走狗也罢,她如飞蛾扑火般扑向爱情的火焰。为了他们的爱,她可以忍受周围人的非议,以及不屑的眼神,他们如美狄亚一般,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爱情。
在爱情的滋润下,张爱玲的才情如同春天的花朵,异然的灿烂,写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当心爱的人背叛她们时,她亦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离开。亦可清楚的记得《滚滚红尘》之中,韶华孤独地躺在地下室的木板上,那时,章能才的背叛将她打入比这个地下室更凄凉的地狱。她的心已然死去灵魂亦被抽走。当韶华再次遇到落魄的章能才,才能听到那句代表承诺的“我爱你”。那是韶华用她半生的凄凉换来的,亦是应证了她“身体是跟着心走的”。其实,她的心早已不再属于她,早已跟着章能才远走天涯。为了这句“我爱你”。她将能换自己后半生平静生活的船票给了章能才,让他远走他乡,避过后来的灾难。
文化大革命中,沈韶华死了。其实,韶华早已死去,当她爱上章能才的那一刻就死了,她的心与灵魂已随章能才一起远走他乡。而现实中的张爱玲亦是如此,当胡兰成要离她而去时,她说:“我将只是萎谢了”。是啊,对一个作家最致命的是——创作源泉的枯竭。张爱玲,一代才女就这样在文坛中凋谢了。
用三毛的一首诗来总结张爱玲一生:“楼高日尽/望断天涯路/来时陌上初熏/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推枕惘然不见/分携如昨到处萍漂泊/浩然相对今夕何年/谁道人生无再少/依旧梦魂中/但有旧欢新怨/人生底事往来如梭/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禅心已失人间爱/又何曾梦觉/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
滚滚红尘之中,韶华爱玲留下了她们凄美情感,而我们却将要留下些什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