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之谈交友

儒家经典之谈交友

超迈杂文2025-04-25 01:33:30
还记得,前些天与两个年轻的怀揣创业梦想的朋友交谈,我有一周姓朋友和他俩是竞争对手,谈到这个周朋友时,他们隐着笑问我:你觉得他人怎样?我说:很不错的小伙子,有理想有抱负,而且最为可贵的是待人真诚,善良。
还记得,前些天与两个年轻的怀揣创业梦想的朋友交谈,我有一周姓朋友和他俩是竞争对手,谈到这个周朋友时,他们隐着笑问我:你觉得他人怎样?我说:很不错的小伙子,有理想有抱负,而且最为可贵的是待人真诚,善良。他俩又露出满不在乎的嘲笑。
我轻笑着问:你们不这样觉得吗?其中一人说:听说他创业失败了,现在跟别人混,而且还和以前的女部下谈朋友,哎,实在不怎么样啊!
我说:话也不能这样说,创业失败了,还可再来嘛,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和真心喜欢的女孩在一起,即使以前共事过,那又怎样呢?爱情自由嘛。我觉得他不错,因为他的真诚和踏实,我最怕与那些虚伪和狡猾的人做朋友。
其实,最后一句话是说给他俩听的。
前面导入一个小故事,阐述了我个人对交友的看法,下面正式归入正题。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的这段话主要讲益害交友。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友,与真诚的人交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友,是益;与投其所好避人所忌的人交友,与善于谄媚的人交友,与能说会道没有实际知识的人交友,是害。
和一个人做朋友,这个人做人正直,待人真诚,而且自身文化修养深,那么,我想时间长了,你一定在他身上能学到你曾经所缺少的东西。相反,与那些见风使舵,势力进谗的人交往,迟早会吃亏上当。
《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礼记、表记》:君子之交如水,小人之交如醴(li甜酒);君子谈以成,小人甘以坏。
王夫子《张子正蒙注、有德篇》: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引出了三本书的这三段话,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探讨古代君子他们交友的态度。曾子说:要以文会友,这里的文是文德的意思。通过学习诗书礼德培养起来的品德,就是说君子交友,以自己的道德修为与人碰撞,一能试探对方的德行,二来也表明自己的交友态度。君子觉得这样交起来的朋友,应该是与自己理想和道德一致的,是谈得来的,因此也就能长久地维持这份友情。那么在以后呢,要以友辅仁,就是说要用朋友间的这种情谊培养仁德。最后的落脚点在培养仁德,提高修为。这或许就是古代君子交友的最终点,或者说最彻底的目的吧。
《礼记》这段话主要写君子日常如何区别于小人与友人维持好关系的。这或许能说是古君子交友的一种内心约束。君子之间的交往要像淡水,虽然清淡,却能源远流长。而小人之间却腻在一起像甜酒,相交浓厚而终久情坏。其实,我觉得这是古君子交友的一种情怀,不是刻意保持距离,而是说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可以始终保持心底属于自己的那份道德标准,保持自己特有的而又不违背伦理人性的个性,这是一种人格魅力。
王夫子的这段话和王守仁《传习录》: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王夫子说:君子择友,最好不要结交那种庸碌的人,最理想的是结交强于自己的人。王守仁说:对待朋友,一定要使自己低于对方,这样对双方都有益处,如果高于对方,那么对双方都会不利。
我想这是古君子的谦恭吧。朋友之间,不必硬是争个我高你低的,外表上你可以表现的比对方低,谨于自己的言,谨于自己的行,内心深处谁高谁低,其实大家心里清楚,是不必表现出来的。再说,即是君子之交,那么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才能虚心汲取对方的长处,来增强自己的德行,这是符合实际的一种恰当而聪明的表现。君子之间,你谦一点,我让一点,大家虚心交流,友谊才会和谐而长远下去。
《荀子、劝学》:居必择乡,游必就士。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人。交友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生苦短,什么都可以发生变化,只有纯真高尚的友情能亘古不变。朋友间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可以走过人生任何险恶艰难的枯境。日暮时,可以相携登高绝顶,一起追忆那些属于友谊的青葱年华。
就像韩愈在《答张彻》里说的: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朋友间肝胆相照,即使落魄,也一同飘零。即便离散,也天涯若比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