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伯与海神的对话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河伯与北海海神的一段很长的对话,对于人们应当如何看待周边的事物,给出了精辟的解释。故事是这样的:秋天,暴雨倾盆,山洪从无数条山谷中奔涌而出、汇入黄河……原本狭窄的河面很快变的宽阔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河伯与北海海神的一段很长的对话,对于人们应当如何看待周边的事物,给出了精辟的解释。故事是这样的:
秋天,暴雨倾盆,山洪从无数条山谷中奔涌而出、汇入黄河……
原本狭窄的河面很快变的宽阔,波涛汹涌。
从岸边向水中的沙洲望去,沙洲上的动物是牛、是马已经分辨不清。
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自己就是最大的了!
河伯趾高气扬、洋洋得意地顺着水流向东而去……
河伯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顿时、傻了眼:“哇塞!好大的海呀!一望无际、连天接碧!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啊!”
河伯回头看看自己,与大海相比,自己不过是涓涓细流,河神为自己的自大和傲慢惭愧。
他收起自己洋洋自得的面孔,恭恭敬敬地对海神说:“多亏看到了浩淼博大、无边无际的你,不然、我的狂妄和自大会如何地贻笑大方啊。”
海神说:“很好!你认识到自己的鄙陋,就接近于了解大道理了!”
河伯说:“为什么鄙陋的人不能了解大道理呢?愿闻其详?”
海神说:“您可以和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的辽阔吗?您可以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冻是什么滋味吗?您可以和山野村夫,谈论大道吗?”
河伯若有所思地点头说:“您说的对,当然不能。”
海神:“在你没有看到我之前,你以为你是最大的,现在看到了我,就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而以为海是最大的,对吗?”
河伯点头:“对!是这样的!难道、还有比您更大的吗?”
海神大笑:“我、大海、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所以,你所在的中原大地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而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所以、一个人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古往今来,多少人在争夺天下,也就是争夺他们脚下的那些土地;多少人、在狂妄地夸耀自己的才能和知识的渊博;难道、你不觉他们得可笑吗?”
河伯皱起眉头,似有所思:“那么、尊敬的海神,我是不是可以把天地看作是最大,而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呢?”
海神摇头:“不、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因此、毫毛的末端未必最小的,天与地也未必是最大的!”
河伯思考着,试探着问:“您的意思是说:最细小的东西没有形体可寻,最巨大的东西不可限定范围。是这样吗?”
海神摇头:“不、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无所谓大小;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所谓精细与粗大,仅限于有形的东西,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计算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范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粗浅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内在实质。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告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了。所以修养高尚者的行动,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无论干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知道是与非的界线不能清楚地划分,也懂得细小和巨大不可能确定清晰的界限。也就是说: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寂的人能够忘却自己’。这就是约束自己而达到适得其分的境界。”
河伯吃力地领会着,仍然不得其详,问道:“不好意思,我还是不太明白,事物的大小、贵贱究竟该怎么来区分呢?”
海神笑道:“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所谓的贵贱,不过是人的认识罢了。同样的道理,所谓的大小、不过是相对的说法,天地虽大,在宇宙中不过是米粒般大小;毫毛虽小,在细菌看来却象高大的山丘。自然万物各有各的用途,有些、是不能比较的,例如: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所以说:怎么只看重对的一面而忽略不对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乱呢?
海神看着目瞪口呆的河伯大笑:“好好想想吧,河伯!孤陋寡闻的你,怎么会懂得万物间贵贱的门庭和大小的流别!”
河伯自惭形秽:“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海神回答:“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不要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谁优谁劣呢?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岁月不可以挽留,时间从不会停息,消退、生长、充实、空虚,宇宙万物终结便又有了开始。这样也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万物的道理了。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
河伯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
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