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先生

重读先生

醢脯散文2025-05-17 18:26:20
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是非常冷峻的。他几乎不过多流露情感。十多年前,作为一个学生,读到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只感到段政府的凶残卑劣,只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卑鄙阴险。至于先生炽热的情感,只能肤浅的感受到
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是非常冷峻的。他几乎不过多流露情感。十多年前,作为一个学生,读到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只感到段政府的凶残卑劣,只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卑鄙阴险。至于先生炽热的情感,只能肤浅的感受到一点点。今天,作为教师,重读这篇文章,仔细揣摩字里行间的意义,并把它教授给学生的时候,才感受到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情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先生冷峻背后的热情,悲痛后面的慈爱,也不是拙笔能说一二的。
当心爱的学生无端的在府门前喋血,而反动政府又诬蔑其为“暴徒”的时候,先生悲愤地说:“我觉得我住的并非人间!”在这地狱般的黑暗社会,冒着被御用文人斥骂,被反动政府逮捕的危险,先生沉痛的一字一句满含血泪的控诉:“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周围,使我艰于呼吸和视听,哪里还有什么言语?”在这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时刻,一个失去女儿的父辈,他的悲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然而,他一次又一次的将这伤疤示众于人:“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且证明着这不仅是杀害,简直是虐杀”,“然而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一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一个兵在她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为什么先生一再的将这伤疤示众呢?从课文看,那就是“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最大的悲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痛苦”。使谁快意?显然,这里的“它们”是反动政府及其走狗——御用文人陈西滢之流。反动政府不敢将枪炮对准入侵之敌,他们枪杀的只是弱小的手无寸铁的妇婴,他们的伟绩就是残害自己的人民,使自己的同胞陷入痛苦为快乐,他们邀功请赏的对象是日本的侵略者。这是多么让人痛苦又不愿面对的事实啊!
先生反复痛陈历史,为的就是让国人睁开眼睛,看看当时的社会环境,看看人民信赖的那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政府!先生那一颗激烈跳荡的心在滴血,在流泪,他沉痛又语无伦次的念叨:“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这就不难让人想起先生另一篇力作《祝福》中的祥林嫂,一个失去幼子的下层劳动人民,她絮絮叨叨的向别人诉说着阿毛的故事,即使完全失去听众的时候,仍幻想着从“小篮”,“豆”等杂物上引出毛的故事,来安慰她孤独又空虚的心灵。这伟大而又强烈的母爱,闪现着亮丽的人性光辉。如果说祥林嫂体验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那么,先生不也正在经历着祥林嫂经历过的痛苦吗?先生反复的详细的诉说不也体现了他那颗炽热的慈父之心吗?这种爱,先生表现的是那样的深沉,那样博大,那样厚重,我们如果不具一颗匠心,不具一双慧眼,是很难发现的。
综观全文,先生爱生之情横溢,恨敌之慨暴涨。先生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篇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黑暗时期流血流泪的文字,让后人对先生伟大的人格又一次有了全面的了解。如果说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对先生恰当的评价的话,那么,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应该当之无愧!这样的民族精英,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这样血泪斑斑的控诉,才是时代的最强音。伟哉,先生激情悲愤的言语!壮哉,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之壮举!
今天,当我坐在明亮的灯下,与夜阑人静时分,重读先生,在八十年的时光流逝里,仍能够感到先生炽热的心在剧烈的跳动,先生的思想火花仍在闪耀,先生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特撰一联,与诸君共勉:
悲愤情难抑,先生笔力称千钧,写下千古绝唱
报国志长抒,学生伟业传万代,铸就几世风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