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烧香

论烧香

头首散文2025-07-19 04:36:39
烧香干什么?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恐怕只知道烧香是为了敬神,为了求福,祈求神灵给人以庇佑。近些年来,烧香的风气愈行愈烈,无论在寺庙里,还是在家里,无论是祀神,还是祭奠祖先,人们总是大把大把地烧香。在寺庙
烧香干什么?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恐怕只知道烧香是为了敬神,为了求福,祈求神灵给人以庇佑。
近些年来,烧香的风气愈行愈烈,无论在寺庙里,还是在家里,无论是祀神,还是祭奠祖先,人们总是大把大把地烧香。在寺庙里,特别是在香火较旺的寺庙里,人们不是把香插在香炉中烧,而是毫不吝惜地把香大把大把地投在一个大容器中,因为怕烟董火燎,就只好远远地往“香炉”里投香。于是,寺庙不是清净安祥,不是香烟袅袅,而是乌烟瘴气。人都呛得要咳嗽,要流泪,如果真的有神,神怎么能受得了呢?不管香客们心多么虔诚,那种烧香敬神的行为、恣态和方式,人尚且不喜欢,你怎么让神喜欢呢?(神是什么?我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讲)神怎么还会给人降福给人庇佑呢?我倒是害怕神会因此给人以惩罚的。
那么怎样烧香才是呢?要知道怎么样烧香,当然得先知道为什么要烧香。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烧香,不光中国人烧香,外国人也烧香。
其实外国人烧香的历史并不比我们短。古埃及人从阿拉伯和索马里沿海地区引进香料树,把香当作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用品。巴比伦在祈祷或占卜时往往焚香。公元前五世纪,以色列人在被掳往巴比伦以前就引进了香。印度都教在正式礼拜和家庭礼拜中都要焚香。
我们中国人焚香是从汉开始的。我们的烧香起初并不是为了奉神。人们开始在烧秸杆与篙草时,气味很臭,后来有人就在一种叫芗蒿的野草上染上松脂,再与黍稷一起烧,臭味就没有了。把萧艾合起来烧,不但没有臭味,而且有香气,人也感到神志清新。于是,人们就常常烧一些带有香气的萧艾之类的香草,用以净化空气,提神醒脑,驱腐恶,辟瘟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烧香渐渐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过节烧香,待客烧香,读书烧香;过节时,偶尔燃一柱香,空气清新,心清气爽,节日气氛也更浓。偶有客至,若焚香一柱,便显得主雅客尊。大家闺秀闲情无以排遣时,在绣纬锦缦窗明几净的闺阁中燃一柱香,便有了深闺幽情,暖阁生香;读书人读书时点一柱香,“焚香读易”、“刻烛催诗”,于是也就有了“书香门第”。于是,烧香也就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写道:“黛玉看宝玉这样光景,也不睬他,只是自己叫人添了香,又翻出书来,看了一会。”若无“添了香”三字,试想我们读这段话的时候还会有原来的那韵味么?黛玉当时若无香可添,而只是翻开书,那情境又是怎么样的呢?
烧香是文化,是文化传统,绝非妄言。我们的古人是很讲究烧香的。明人高濂就著有烧香七要:香几,香炉,香合,香灰,香炭墼,隔火砂片,灵灰,匙著。可见我们的古人对烧香有多么认真,多么讲究。绝不像我们今天的香客,见了大铁锅把一捆香往里边一撂,就完了事了。不过古人弄这些家什也并非纯粹是用来烧柱香的,我们的古人有用香料制成的香珠、香片、香饼、香陀,因香形不同,所以香炉就也不一样了。敞口香炉是烧柱香的,复口香炉是烧珠饼之类的。
我们的古人不光讲究烧香的行为方式,更讲究香的品质。古之名香,种种称异。要知道,一种名香的配方又是何等的了得。高濂在他的《燕闲清赏笺》中列出了许多种,,其配方比例就精微的了不得。仅玉华香的配置就需要:沉香四两、檀香四两、速香四两,乳香二两、官桂二两、金颜香二两,木香一两、丁香一两、广陵香一两,郎台六两,奄叭三钱、麝香三儿、冰片三钱,苏合油五钱、大黄五钱,广排草三两。除此这外,还要加炼好蜜,合油揉匀。
香料不同,配方不同,香的品位标格也竟大不相同。对这一点高子讲的很有意思。他说,檀香为香中之幽闲者、沉香为香中之恬雅者、万春香为香中之温润者、芙蓉香为香中之佳丽者、玉华香为香中之蕴藉者、棋南香为香中之高尚者。因为其品格不一,烧香的时机又不同,就又给人带来不同的精神境界。超然物外,坐语道德,焚幽闲者可清心悦性;孤对残月,兴味萧然,焚恬雅者可以畅怀;独处闲吟,燃灯夜读,焚湿润者可远辟睡魔;情侣在侧,倾心私语,焚佳丽者可以助情;明月当窗,清宵空楼,焚高尚者可以祛邪辟秽。焚香鼓琴,香清烟细,则清馥韵雅。焚香读诗,清思沉意,则才情逸飞。在实际一点呢,焚辟寒香可以辟寒,焚迷迭香可以祛邪,焚木蜜香可以辟恶,焚鹰嘴香可以辟疫。百濯香董衣,百濯不落;董肌香董人肌骨,百病不生。说都夷香食之不饥如果可信的话,那么说返生香能使埋在地下的死人闻之即活,听来就末免有些演义。
尽管演义,然而我们却不能不承认香的确有益于人的生活,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精神、情绪与身心健康。我们现在不是在提倡绿色食品吗?食可以,喝可以,观也可以,那么闻、熏、蒸、腾,为何不可以呢?否则,我们的古人又何以有“香花供养”一说呢?
烧香,也有叫焚香的。在我们家乡,人们忌用恶字,就像人回贾母说南院子马棚失了火,不说失火,但说“走了水”一样,不说烧香,只说焚香,如过年写的一个斗方就是“满斗焚香”;也有说燃香的。
无论烧,燃,焚,都还是烧的意思。不过,香并非一定都是要烧的。古人也有做了香囊带在身上的。现在,我家乡的人在端午节就缝香布袋儿,里边装了香草,让男孩女孩带在身上,那么暑热的天气,人来人往,都是汗浸浸的,不但没有汗味,没有秽气,而总让人有一种清风阵阵、香气馥馥的感觉,让人总觉得爽心惬意,身轻体健。香也并非一定都要炮制成柱、饼、珠、陀,过端午节在门上插艾的意思,就是插香,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烧香是一样的。到后来的洒香水,只是人们用香的方法不同了,也没有了古人焚香的那种传统意味,但论其道理和它的实际效果,仍是一样的。
且不说世上是否有神,单从有神论讲,也是人从自己喜欢香推及神也喜欢香的。有客来仪,焚香待客,是对客人尊重。请神焚香,不是也是对神的尊重吗?既然主雅客来勤,那么主雅神是不是也会来的更勤快一些呢?这就是人们烧香降神的缘由。
人喜欢香,神也喜欢香,人喜欢讲究烧香方式,喜欢雅致,喜欢清净雅谧,那么神就喜欢你随便想怎么烧香就怎么烧香,喜欢你要多么粗鲁有多么粗鲁,喜欢你把他的庙宇搞得灰飞烟灭,搞得乌烟瘴气吗?神还会愿意给人降福吗?我们的祖宗若真的有在天之灵,你祭祀时,是希望他们的灵魂安宁,让他们安息,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