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说联词
拙文“联词新说”创一种新文体,名叫联词。要求既有对联的对仗美,又有词的音韵美。适宜吟诵朗读,适宜谱曲歌唱。人以为难。因而又提出套用化用古人名言美句之法。许多人羞于套用化用。不知古贤常常套用化用。如果不
拙文“联词新说”创一种新文体,名叫联词。要求既有对联的对仗美,又有词的音韵美。适宜吟诵朗读,适宜谱曲歌唱。人以为难。因而又提出套用化用古人名言美句之法。许多人羞于套用化用。不知古贤常常套用化用。如果不识破,后进们常被忽悠。独创何尝不好?但笑话说秀才考试比孕妇生产还难。因为孕妇是肚子中有,秀才是肚中没有。比如你去一个圣地旅游,大有感触,提笔写篇游记,尽目之所视耳之所听,写来终觉窄而浅,干巴巴的不耐读。如果你掌握了该地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料,又读了前贤之名作,则从一两句美词生发开来,自然宽广些深刻些耐读些。不要把套用化用等同于抄袭。套用化用是旧瓶装新酒。抄袭是自家无新意,以陈水充酒。不妨举点圣手挪借古语。毛泽东《十六字令》其一“离天三尺三”出湖南民谣。《清平乐?会昌》“莫道君行早”,出俗语。《念奴娇?井冈山》“江山如画”,出苏轼“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贺新郎?读史》“人世难逢开口笑”,出宋洪适“人世难逢开口笑,老来更觉流年迫”。《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出明唐寅“风雨送春归,杜鹃愁,花乱飞”。《浪淘沙?北戴河》“白浪滔天”,出宋释普济“须弥顶上,白浪滔天”。《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世上无难事”,出谚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出唐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代腾子京(北宋人,进士,官天章阁待制,出知苏州)存词《临江仙》: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芝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唐诗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出唐诗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南唐后主李煜《望江南》中,“车如流水马如龙”句出自唐诗苏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元代姚燧曲《越调?凭阑人》中“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是化宋代李清照词《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西风吹渭水,落日满长安”乃唐代贾岛诗。周美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可见古贤不以套用化用为羞。
质疑声中有一种批评意见是反对闭门造车。一般说来,闭门造车脱离现实缺乏真情实感不是一种好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对阅历不够,见识不广的人尤其如此。但是当一个人站得高看得远识见丰富,未尝不可闭门造车。没听说贝多芬到民间去采风,没听说凡尔纳全球旅行。看看范仲淹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上了《古文观止》,是初三学生的语文范文,谁敢说写得不好?但范仲淹写作此文时没去过岳阳楼。终其一生到老到死,范仲淹也没去过岳阳楼。最后一段议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固有的伟大人生观,固然不是去一趟岳阳楼能想出来的名句。但第二段“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和第三段“至若春和景明,波浪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则没身历其境者很难写得如此贴切形象。除非汇聚了前人他人描写岳阳楼的妙句美词。就是说,写景这一部分,范仲淹一定是套来的化来的。有谁敢因此而菲薄范仲淹?有谁因为范仲淹闭门造出《岳阳楼记》而不喜欢此文?没有,千年来没人敢扎牙。为什么?因为真善美集于该文。而文学艺术的灵魂就是真善美。
又如《滕王阁序》。王勃,24岁,因省父第一次出远门,船靠马当。据说风神助他一帆风顺,一夜间南向行700里,第二天早晨才抵达南昌参与盛会。与会人王勃并不认识,滕王阁是第一次到。怎么就当场写出一篇千古名序,那些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他是怎么知道的?除非宿构,预先闭门造好车,然后待机而发。否则别说黄口小儿少不更事,就是硕儒文豪也办不到。风神一说无非是后人编的神话故事。当然,如此美文值得起一个神话。也因此成就早夭的王勃不朽的诗名。如此说来,天纵奇才,闭门造车又有何不可?实在说,即使是英才圣手,触景而发的诗词也难免直白浅显。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古名篇多是反复斟酌推敲,所谓“吟稳一个字,捻断十根须”。不怕闭门苦思,只怕跑马观花的粗率。
再说说无病呻吟。无病呻吟真不是一种好的创作态度,以其无真情。有病呻吟就好吗?未见得,若是不美,也不能打动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很悲壮动人,这是真情实感。奸雄曹操统率83万大军南下征刘备,横槊而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不单是无病呻吟,而且是亡国之音败军之兆。但是不能不承认他写得好,不能不说它美。《全宋词》两万首,多半写离愁别恨。柳永仕途失意,写离愁别恨讲得;李清照流离失偶,写离愁别恨讲得。连当时最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也写离愁别恨。欧阳修名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范仲淹名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好象大宋300年,只有离愁别恨最值得写。好象词这种文体,是专门为离愁别恨创生的。满清一朝三百年,最有名的词人是纳兰性德。此人出生于宰相之家,考中进士,官一等侍卫,可以说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但是他的三百多首词,无一不是打着哭声,就象林妹妹一样无病呻吟。哭声不起于战乱离丧,不起于饥寒困苦,不起于仕途失意,能不是无病而呻吟吗?然而,文学界对纳兰词评价极高,称作清新隽秀,哀感顽艳。一句话,打动人心的是美。不管你有病无病。
最后说说格律。毛泽东在谈到古诗词时说过,不要以词害意。意境美是第一位的,文词的美是为了烘托意境美。不要因为格律而损害意境。而个别酸儒却总是在格律上挑剔别人这不是那不是。我不妨把读书笔记中抄录的突破格律之古贤圣手录几则以饷诸君。
联有不对:
曾国藩挽汤鹏: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陈寅恪赠林思进: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一时贤士皆与之游。
陈寅恪自况:
今日不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释北
下一篇: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