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乌纱帽应同等受处罚

买卖乌纱帽应同等受处罚

铨采杂文2025-10-16 19:25:35
《专栏·传媒杂谈》报道:现在买官卖官在我国是最大的吏治腐败,遇到“肥缺”,不但能顺利收回成本,而且还能赚它个盆满钵满,这正是买官者心里拨弄的如意算盘。而买官之所以能得逞,关键还在于有人卖官,把正常的官

《专栏·传媒杂谈》报道:现在买官卖官在我国是最大的吏治腐败,遇到“肥缺”,不但能顺利收回成本,而且还能赚它个盆满钵满,这正是买官者心里拨弄的如意算盘。而买官之所以能得逞,关键还在于有人卖官,把正常的官场演变成“生意场”,印证着民间“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既跑又送,提拔重用”的俗谚。买官卖官者的面目,形形色色,在正义的法庭上,我们已多有见识。如果一定要把双方的丑态分个高下,我想,卖官的一方无疑比买官的更加可恨,是“买卖”关系中的主要方面。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这种打击还不够彻底,在处罚卖官的时买官的大多未受追究,使得漏网之鱼们依然安享着“买卖”带来的各种利益和特权。这至少从客观上使后来者有恃无恐,无形中助长了新一轮“买卖”的形成。
我国买官卖官和贪污受贿的历史绵延了一千多年,经久而不衰,一直到今天依然屡禁不绝。有买官卖官的行为,就必然有贪官。在古代叫做卖官鬻爵,现代的是私相授受的潜规则。日前,涉嫌报复陷害举报人、买官卖官的安徽阜阳“白宫”书记张治安被芜湖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历时一年多的侦查后,检方正式以涉嫌报复陷害、受贿两项罪名起诉阜阳市颍泉区原区委书记张治安。虽然张治安因腐败而落马了,但记者调查发现,向张治安行贿后买得官帽的人却仍在任上(现代快报)。
张治安自从买官攫取掌握了大权后,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官帽批发商”。小到一个副科级,大到一个县处级,只要找到他能给送上一份厚礼,他都能够轻松自如地搞定。公诉机关查明,先后有十余位官员通过向张治安买官,这就是目前许多地方选人用人最真实地写照!卖官受贿者落马,而行贿买官者仍稳坐买来的官位,媒体去年曾曝光过阜阳类似的丑闻: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中院腐败窝案相继作出一审判决,受贿的三任院长被判入狱,但一些行贿者却毫发无损,丑闻曝光后当地辩称“是为了维护官场稳定”,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地才摘掉了几个行贿者买来的官帽。
“白宫书记”终于栽倒在人民的脚下,接受人民的审判。按理说,“卖官书记”张治安倒了,那些从他手里买得一顶顶乌纱帽的官员,也应该被查处。但令人吃惊和不解的是,上述行贿过张治安的官员,在张治安落马后,他们并没有受到影响,目前均继续坐在各自官位上行使着职权。为什么存在如此严重的“买官者不倒”现象呢?这不仅暴露了阜阳当地官位买卖现象的严重,买卖官职已成为一种亚文化,官场已集体对“买官”失去耻感,更暴露出一种超稳定的官场腐败生态,买官卖官是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当地无数官员深陷其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买官卖官既得利益群体,保住买官者的官位,不仅是保护一两个人的利益,而是牵涉到一个买官卖官群体的既得利益。
这也说明尽管张治安倒了,但他的余威还在,他的恶势力还在发挥着作用,甚至他背后的大树还在,背后还有更大的靠山。买官者不一定只给张治安一人送礼。比如说,提拔个县处级的官员,光张治安说了不一定算数,至少还要地市级领导同意才行。也许对他们来说,维护行贿买官者的官帽,就是维护整个官场的稳定,根本上是在维护自己那见不得阳光的利益。有人说买官的也是受害者,错。其实买官的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的骨子里都想当官做老爷,完全与张治安是一丘之貉。正是他们的贪欲将张一步步推上了悬崖,说不定他们现在正在位置上变本加厉地朝回捞呢。这些买官的,实际上他们的思想、人格、道德修养是很差劲的。指望这些买官的能够廉洁从政,那恐怕是办为到的。试想,即使是张治安明码标价要多少钱,如果没有一个人去应承,张治安岂不是自讨没趣,自然也敛不了到财了吗?
阜阳近年来已爆出许多起买官卖官的窝案,有张治安的买官卖官案,有阜阳中院的买官卖官案,有原阜阳市颍上县委书记张华琪案发牵出的买官卖官案……在这条长长的买官卖官产业链上,维护行贿者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官帽,就是维护官场腐败既得利益的需要。如果让那些行贿买官者失去官位,绝望的撕咬中他们很可能会曝出更多的买官卖官丑闻。失控的曝光中,可能会让更多隐藏得很好的买官卖官者浮出水面,从而触及官场的集体利益,导致阜阳官场更大的地震。这是那些自身不干净的上级与下级官员所不愿看到的,为了捂住买官卖官的盖子,为了官场集体的利益,他们只能选择保护行贿者,通过保护他们的官位让他们闭口。
卖官入狱,买官无忧,既算是奇谈,也算是对买官者的一种见不得光的“嘉奖”。当今中国法律存在重打击受贿者,轻打击行贿者的惩罚模式。翻阅报章,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公职人员因受贿而被判刑的案例,但行贿者被判刑或受到严惩的却很鲜见。好多贪官是这手买官,那手卖官的,或者说是一边买官一边卖官的。然而,对于买官与卖官,在处罚中却又大相径庭,往往是卖官者中枪落马,身陷囹圄,买官者还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归根结底,是我们的选官制度不科学、朝上不朝下是最大的弊病。只是,如果买来的官可以高枕无忧,那出钱买官者不是越来越多、及至汗牛充栋了吗?这却是极其危险的,大家都知道买官卖官是相互的,其危害后果也是一样的,本应该同等处罚,千万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买官卖官与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相背离,与李源潮部长发出的“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相背离。如果放任买官者个个有恃无恐、持币出击,官场也就混乱不堪、腐败丛生了,而民众又怎堪这样的一波又一波的纷扰呢
“白宫书记”案件的买官者,之所以至今逍遥自在,乌纱照戴,仍然坐在官位上,一是“白宫书记”之流还没有彻底肃清;二是阜阳市颍泉区委纪委形同虚设;三是检察机关白吃饭不干活。缘何如此之说,一个小小的区委书记,就这么猖狂,置党纪国法于不故,事情败露后还能“东方不败”,可见其关系网有多厚多牢。再则,让阜阳市颍泉区委“左手”管“右手”,肯定起不了作用。这种阜阳买官者不倒,折射的是地方畸型的官场生态。
买官卖官这已经是官场屡见不鲜的丑陋现象,但像阜阳市颍泉区委“白宫书记”事件,逼死举报人李国福,买官者仍“我自巍然”不动地坐在官位上的,也许不多见。一个人为什么要发钱买官?难道他会蠢到买个官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能。他们买官的目的,为的是利用职权榨取更多的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