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读后杂感

《侠客行》读后杂感

急扯白脸杂文2025-08-10 15:42:40
当年我的文学鉴赏老师说过,但凡没有读过几部金庸小说的,不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当时,我很是汗颜,因为我只通读了《神雕侠侣》。我还记得,他对文艺界歧视武侠小说的做派很是不忿,大发牢骚说,武侠小说只是形式,
当年我的文学鉴赏老师说过,但凡没有读过几部金庸小说的,不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当时,我很是汗颜,因为我只通读了《神雕侠侣》。我还记得,他对文艺界歧视武侠小说的做派很是不忿,大发牢骚说,武侠小说只是形式,重要的是文学性。言下之意,我们不能单单把金庸小说当做消遣品,更要当做文学作品来欣赏。
近来,在工作之余,终于读完了熟悉而又陌生的《侠客行》。说它熟悉,是因为早年看过电视剧,原著也读过半截;说它陌生,则是因为无论电视剧,还是原著都没有看完,简直就是一锅夹生饭。想必吃过夹生饭的都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吧!
刚看到李太白的《侠客行》时,还在想该诗不会和金庸的《侠客行》有什么联系吧?现在发觉,二者之间还真有密切的关系,这倒是大大地意外。
金庸的《侠客行》开篇就是以李白诗作引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咏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一首。行,在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可以理解为“侠客之歌”。
唐朝是一个兼收并蓄、空前开放的时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游侠之风十分盛行,不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关陇一带的风习更是“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十五好剑术”,“高冠佩雄剑”,成为了他的真实写照,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爱剑如斯,自是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在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个人抱负和事业心的共同驱使下,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正是以这任侠意识为主旨的。
诗人先写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再写游侠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最后写了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赞颂侯赢、朱亥二壮士,阐明主旨。
金庸开篇引用李白的诗,不是用来装点门面,而是有其深意的。姑妄猜之,用意有二:一是引入故事发生的背景——汴梁城东的“侯监集”;二是为小说中侠客们的出场定下一个基调。
侠客文化的精髓就是,对于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自在。我想,这也是金庸们反复在虚拟世界里呼唤侠客的内在动因之一吧。
正如金庸在后记中所言,《侠客行》主要是写石清、闵柔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虽然金庸小说里惯常写情,但像《侠客行》这样花费大量的篇幅去描写亲情,还是不多见的。或许,有人对石清夫妇的儿女之态很不以为然,觉得不像侠客所为,但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同名电视剧因为年代久远,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为此,我专门查阅了相关的音像资料,发现电视剧完全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不仅很多情节与原著不符,石中玉和石破天更是直接就被塑造成了双胞胎兄弟,这显然篡改了作者本意。
石破天这个人物形象,很多人不待见,认为他不通人情、讷言愚钝、羞怯怕事,显得十分窝囊。但事实上,石破天天资聪颖、侠骨仁心,只是没有受过像样的教育罢了。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自视甚高的大儒、高手穷经皓首也没能参透石壁上图文的真谛,恰恰是不识字的傻小子石破天误打误撞,只用了区区三个多月就练成了侠客岛上的盖世神功。这倒暗合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没有大象无形、道法自然的思想,思想单纯的石破天恰巧没有过多的负累,反而最容易接触到事物最本原的东西。他能有诸般奇遇,虽说出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皆是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之意。用金庸的话说,就是“各种牵强附会的注释,往往会损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严重障碍。”这也是《侠客行》带给我的一点重要启示吧。
当读到史小翠创立“金乌刀法”克制“雪山剑法”时,我不觉莞尔。类似的情节在金庸小说中屡屡出现,比如《神雕侠侣》中“玉女心经,技压全真”,又如本书中梅文馨创立两套剑法专门压制丁不四的拳法和鞭法。如此地阴阳相克,始终是有情有意,而并非真要为敌。
书中的梅芳姑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人物。她对石清由爱生横,反目成仇,终于造成了石中坚(也即石破天)悲苦的童年,也造成了她一生的不幸。爱是不能强求的,她却始终不能领悟,也无法释怀。《我是谁》一章不仅含蓄地揭开了石破天的身世之谜,也为梅芳姑不幸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石清的真情告白,成为了压垮梅芳姑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作为一位武林中出名的美女,不仅武艺超群,更是文采斐然,还有厨艺绝伦——任谁只要拥有其中一两条,都要幸福得晕倒,更何况梅女侠至少拥有四项可以骄傲的资本呢?可是,石清这个毛头小伙愣是没有给她半分好脸色,反倒和闵柔有说有笑——妒忌、绝望之余,梅芳姑抢走了石中坚,并自毁容貌,隐居山里。纵然这样,她还是心有不甘,当石清夫妇前来寻仇时,她追问石清当年不选择她的理由,原来是石清自卑!得到这个答案后,梅芳姑受不了这个打击,拔剑自尽。
从梅芳姑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女性太过优秀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想想当今的一些优质“剩女”,我们是否能得到一点什么启发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