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陵文化与井冈精神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庐陵欧阳修、文天祥饮誉古今,名扬中外;革命摇篮井冈山的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吉安这块红色的热土,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庐陵人忠贞爱国的信念,忧国忧民的情怀,忠义节烈的品格,不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庐陵欧阳修、文天祥饮誉古今,名扬中外;革命摇篮井冈山的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吉安这块红色的热土,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庐陵人忠贞爱国的信念,忧国忧民的情怀,忠义节烈的品格,不屈不挠的斗志,艰苦奋斗的传统,敢于牺牲的气概,构成了凝聚人心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代代传承。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感召下,这种精神迸发出新的力量,闪现了新的光辉,谱写了红色革命文化的宏伟篇章。从庐陵文化的渊源来看,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无不体现了庐陵文化的优秀传统。忠贞爱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信念。
爱国主义是庐陵文化的主旋律,贯穿千年。庐陵历史上文风鼎盛,以欧阳修为首的“庐陵四忠”,无不忠贞爱国。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可以忍辱负重,甚至舍生忘死,并非是狭隘的忠君思想,而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文天祥发誓“君降臣不降”。这种忠贞爱国、舍生取义的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激励着一代代庐陵人以国家利益为上的崇高情怀。
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国土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全国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吉安一大批热血青年,像庐陵先贤那样,以天下为己任,勇赴国难,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袁玉冰、曾天宇、罗石冰、曾延生等革命前辈,播下的火种,在井冈老区熊熊燃烧,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为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刚正不阿,敢于牺牲的大无畏气概。
在逆境面前不退缩,在强权之下不弯腰。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德与人格,深入人心,并绵绵不绝地流传至今。胡铨被逐、文天祥被囚、刘球入狱,还有“打不死”的邹元标等等,他们无不是刚正不阿的七尺堂堂男子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就是这种为理想而坚贞不屈、前赴后继的精神。吉安这块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生长着不屈之士,孕育着刚正之气。在共和国第一批授将军中,吉安籍占十分之一,有147名。他们百折不挠的品格与勇于牺牲的精神,构筑了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新高地。
艰苦奋斗,勤奋俭朴的光荣传统。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从来就是庐陵人的优良传统。古庐陵人口不多,每年却要建造运粮官船500多艘,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这在人拉肩扛的古代是何等的艰巨任务,但庐陵人不畏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庐陵占两位—陶侃之母湛氏、欧阳修之母郑氏。她们不但教育子女发奋苦读,忠贞爱国,建功立业,而且言传身教,把勤奋、俭朴、清谦正直的品格传授给后人。
庐陵人重家教,严格的家教培养了一代代纯朴、忠贞、坚强、吃苦耐劳的后人。当革命风云席卷庐陵大地,朱毛会师井冈,一大批庐陵儿女以天下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洪流中,成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反抗压迫,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庐陵人历来就有不甘屈辱,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传统。当朝廷腐败,暴政肆虐,酷吏横行或外强入侵,烧杀抢夺,百姓不得安宁时,庐陵人便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为夺取生存权而斗争。文天祥在赣州起兵勤王,庐陵人踊跃赴战,吉州窑数千名窑工弃窑从伍。后来虽以失败而告终,但这种不甘屈辱的斗争精神却从未泯灭,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在反帝反封的斗争中,吉安人民举起镰刀斧头,向不平的社会开战。大革命时期,吉安成立农会组织850多个,会员达34万,占江西省的三分之一。1927年,毛泽东“唤醒工农千百万”,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十万工农下吉安”,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一大批吉安青年入伍,汇入摧毁旧世界的滚滚洪流。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在吉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建立并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摇篮,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山革命精神成为吉安人民群众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吉安人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投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女人的秘密
下一篇:万千工程,岂能一拆了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