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历史看人性之李陵
李陵(?—前7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能征善战,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率步兵5000孤军深入敌境上千里,足涉匈奴大本营,与匈奴十余万大军大战10多天
李陵(?—前7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能征善战,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率步兵5000孤军深入敌境上千里,足涉匈奴大本营,与匈奴十余万大军大战10多天。那次战斗之惨烈,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但终因寡不敌众,汉军无援,突围又被围,自感无面目见武帝而投降。李陵投降,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大臣中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非不清,为李陵游说,于是治司马迁的罪。后又将李陵母亲、妻子等全家人统统杀死。自此事后,李陵对汉武帝失去希望,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他未拒绝,单于立他为右校王,他也接受了。自此,李陵安居匈奴,但并不住在单于王庭,有大事时才来议事。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李陵死于匈奴,走完了其悲剧色彩极浓的一生。李陵的悲剧色彩极浓就在于他生不逢时,和他祖父李广、叔叔李敢一样,总之就是机遇不好。李陵之父是李广长子李当户,李当户早死,李陵为遗腹子。李陵是李敢的侄子,也就是说,李敢是李广的儿子,李陵是李广的孙子。至于李敢死前李陵生了没有,历史上没有直接记载李陵的生辰,但可以根据其他历史记载推算出来。李敢为父报仇击伤卫青时,他是李广唯一在世的儿子,两年后被霍去病射杀。这三个人生活在汉代最杰出的三代皇帝执政时期,他们不但生不逢时,而且不能畅其胸怀,抒展抱负,令人概叹。唐初文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穿越历史,我们可以分析出其中的缘由,可以这么说汉武帝应付主要责任。之所以这么说是与汉武帝刘彻重用纵容外戚的政策有关。当李广就要立功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他必然被派遣到匈奴兵力最强的地方去冲击敌人,而卫青、霍去病之流外戚新贵可以顺利地以轻骑兵袭击匈奴后方,从而瓦解敌军,立下所谓不朽战功。试想:如果不是李广等将军奋力作战,不惜自身遭受损失,卫青、霍去病怎能得逞,匈奴也不是傻子,只是战线过长,首尾难顾罢了。李敢无端被霍去病射杀,汉武帝刘彻竟然公然袒护,一个堂堂大汉帝国的关内侯,众目睽睽之下被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小人杀死,令人痛惜。
李陵是他们祖孙三代唯一的善终者,他投降了敌国,给他身后带来耻辱。而造成李陵悲惨结局的则巧合的又是汉武帝刘彻,另外增加了个李广利。
李陵祖父李广为汉帝国苦战一生,最后被逼自杀,死后身无余资。而外戚李广利虽志大才疏,则富可敌国,李广后面加个利益的利,可见一斑。李陵在这样大将统帅下,经汉武帝刘彻授意,以偏师攻击匈奴之主力,而李广利统帅大军,并为作战略上的策应,怎能不败。只不过这优势要让自己的小舅子立功,故技重演而已。
后人经常用苏武的忠贞对比李陵的所谓屈辱是不正确,因为李陵他们祖孙三代遭受了令人难以忍受的不公正待遇,非苏武家庭安逸能比,苏武的根在汉帝国,而李陵的根在哪里?也许在投降匈奴一刹那间,李陵心中拥有自己的人生设想,只是没有几人能够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