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慢品《流言》

细读慢品《流言》

亲亲切切散文2025-05-05 15:21:38
看书,习惯了圈圈点点,写下有记忆的句子和有感觉的文字,将读书做为一种清闲的享受和舒心的交谈,写的只是浅浅的感受,无法对其定性。不能像某些大家如手术医师般在明晃晃的无影灯下,分出脉络和神经,做些定人生死
看书,习惯了圈圈点点,写下有记忆的句子和有感觉的文字,将读书做为一种清闲的享受和舒心的交谈,写的只是浅浅的感受,无法对其定性。不能像某些大家如手术医师般在明晃晃的无影灯下,分出脉络和神经,做些定人生死的手术。或许,这就是阅读的乐趣所在吧。——白村
以下的句子都是摘自张爱玲散文集《流言》,内容有原文,有改造的,也有臆造的……
形容头发:非常非常黑,那种黑是盲人得黑。
——黑的是晚上看不见星光的夜晚。
那醉人的春风,把我化成了石像站在你的门前。
——爱情的魔力使人忘却自己。
我认为文人该是一棵树,天生在土地上,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的更远……
——我们生下来原本有崇高的理想,在生活中,拘于环境的压力往往不断底追逐名利,慢慢的原本的志向就被磨灭了。
男人是超人,女人近乎神。
——超人往往要担负责任,危难时要显出超乎寻常的能力;而神则借助自身出乎意料的魔力源泉,将原本难以办到的事情举手之间就轻易解决了。
自我牺牲的母爱是美德,对于兽也同样具有本能的仁爱是兽性的善,而人之区别于他种生物的是“人性”,对人的冷漠或热性。
父母大多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
——父母通常会自认为高于孩子一等,手握叱呵大权,而不注重自我,其实,孩子眼中更能观望到父母的天性。
青年的特点是善忘,把小孩当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爱又可笑的累赘,其实,她们早忘了作为孩子时的感觉和天性。
——无怪乎,一进入爱情便疯狂地制造孩子,把孩子作为大人眼中透着玻璃色的玩具。
小悦悦事件:我不愿看见什么,就有本事看不见。
看小说,或看生活时,遇见好人蒙冤、公子落难、佳人薄命,总幻想成为济世的英雄或万能的主来拯救人于水火,但偶尔天真一下还不打紧,那样习惯性地天真下去,到底是不大好的,常被人异为异物。
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温暖而舒心
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
——恶和丑同样会令人震动。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人生苦短,欢愉几何。举杯拥香,怅然若舍。
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了小说。
——小说可以虚构历史,历史永远是历史,各安其位,各守其道,相濡以沫,同气共生。
仗刚打完,乍一惊,很有一点弄不惯,和平反而使人心乱,像喝醉酒似地。
——喧闹的声音骤停,空前的静,似乎有点失真,你有此感觉吗?正如一贯被虐待的人突然得到了平等地位却突发不适应症般。
冬天的树,凄迷稀薄像淡黄的云。
——形象贴切,活过来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所知道的,往往是路人做梦也没想到和敢想的,可怜的被委屈千年的路人啊。
——你打听打听,我在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是吹嘘或自卑者。
没有了朋友和交往,蜜蜂回巢了,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寂寞便成了街角的主角。独独地行走,不留脚印,不留回忆。
——我们去了西藏,除了脚印和记忆,我们什么都不会留下。
女人和狗唯一的区别:狗不像女人一般被宠坏了,他们不戴珠宝,不爱说话,还不朝三暮四,始终忠诚如一。
——这似乎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而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人又如何能被尊重呢?
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没有多大分别。
——妓女、修女,同样平等。
中国人骂人:“你敢骂我?难道你不认识你爸了?”暗示他与对方的母亲有过交情。
——这就给了他精神上的满足,因之,中国的骂人也是世界上最有条例,合乎逻辑、富有文化的。
诸葛亮为了“先帝爷”一点知遇之恩,便舍命忘己替阿斗争天下,他值吗?喧天锣鼓中,略有点凄寂的况味。
——是愚?是忠?
中国旧贵族女子的习惯:冬天,棉制的门帘挡住了风,但们还要敞开着,欢迎大家的来访。青天白日再关着门,就有点不名誉了。即便在夜晚门闩上,只消将窗纸一舐,屋里的情形也就一目了然,而今的人都幸运多了,即便婚姻将身体拴住,还有一种叫“隐私”的物件,当是还原了人内在偷偷的不愿为外人道的一种想法。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男人,不光指丈夫,还有公公、儿子,但凡家中无男人的女人,似乎命运就显得悲怆,值得或应该值得同情的。可怜,又可悲的女人啊!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
——很早就知道了这句话,有哲理,正如我们可怜的光鲜的人生。
世界上的男人都是不想结婚的,你清楚吗?这样,你就会错过全世界的女人。
——电影《其实她那么喜欢你?美国》
在中国,为人子的感情都有着反常的发展,传统上虚拟的孝心是一种伟大、吞没一切的热情。
——对丧事、棺材、坟的注重,是人子对亲情的往生的关注,体现着一种传统的惯例,借以实现自我对今世的安慰和明日的憧憬。
生在现在,要继续活下去而且获得称心,真是难。
——是无奈,是现实,也是奋争。
翠绿的灯笼椒,一切两半,成为耳朵的式样,然后掏出每一瓣里面的籽与丝丝缕缕的棉毛,耐心地,仿佛在给无数的小孩挖耳朵。
——比喻很贴切、细致,富有耐心。
看张爱玲的《流言》,很舒服,淡淡的如说家常。坐在冬日的阳光里,暖暖地晒着给人一种微醉的惬意。细细品读,哲理、闲谈往往引人进入一种更加迷离的玄想中。写的是日常琐事,如《被窝》、《说胡萝卜》也能抽出人生无尽的思考;对人的关注,人性的剖析,像《中国人的宗教》将我们熟视无睹的文化放逐在世界的显微镜下,映照出中国人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文化脉络。张爱玲用她手术刀的思考解剖着人性的惯例和弱点,让国民的心性柔和在众人的目光里,不去点说。爱她的文字:简洁直白,隽秀清丽;爱她的思想:沉郁透彻,小的关注折射出大的世界。正如那句话“佛曰大光明,一觉醍醐顶”。

2012-2-19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