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丰富了,别让精神空虚

物资丰富了,别让精神空虚

捶考散文2025-07-18 01:40:32
正像《蜗居》里海萍说的一样,每天一睁眼就是房子、车子、孩子、交通、水、电、煤气、通讯、吃、穿等开支,还不算交朋结友、赡养老人、生病住院等费用,逼得如今的年轻人不得不努力赚钱!赚钱!赚钱!每天早出晚归、
正像《蜗居》里海萍说的一样,每天一睁眼就是房子、车子、孩子、交通、水、电、煤气、通讯、吃、穿等开支,还不算交朋结友、赡养老人、生病住院等费用,逼得如今的年轻人不得不努力赚钱!赚钱!赚钱!每天早出晚归、步伐匆匆、埋头苦干的工作!工作!还是工作!结果在物资方面质量是上去了,甚至有很多丰衣足食的,但是精神却空虚了,就算有点精神寄托,也是紧跟时代的节奏,如今食物速食了、快餐了,精神也速食了、快餐了,在网络上玩玩游戏、偷偷菜、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和小说来,其实这也称不上什么精神寄托,仅仅是放松放松疲惫的身心而已,且这些形式都是看过听过就忘了,真是来去了无痕,等待的又是下一天的挑战。
人在除钱之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是最可怜的,很多次问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意义何在?物资的丰富往往会导致精神的空虚,总想找点精神寄托,喜欢上了读读人家的文字,自己也学着涂乌式的写写东西,渴望在文字里面找点精神食粮,找点文学气息,看到别人的好文章总是点头称赞,但叫自己写怎么就无从下笔,有种给靴抓痒的感觉,很渴望,但又找不到方向,又似葫芦里煮饺子,有东西却倒不出来。在我快枯萎了、窒息了的时候,宜丰人老师像一缕阳光、一阵清风,他拉了我一把。事情是这样的,他看过我的《难忘家乡的红薯粉》后作出了比较好的评价,先不论是恭维还是文章真的写得好,总之给了我些信心,再加上今晚看了访谈铁凝的一个《金桥名人面对面》的谈话节目,不知不觉中也就有了想走写点东西这条路的想法,这也是在物资丰富了,但总算为空虚的心灵找到了通往慰籍的路。就像在沙漠中挣扎许久终于走出来的感觉,空气清新、清泉甘甜,闭上眼睛、昂起头,自由呼吸、尽情享受着,一下子知道了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让生命有点意义。终于感觉到时间不再是用来熬的、等的、浪费的、消磨的、虚度的,再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活得死水一摊,一成不变的重复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星期、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只知道:生日了,又过了一年;发工资了,又过了一个月;周一上岛周五下岛,又过了一个星期;电脑一开一关,又过了一天;上午盼吃饭,下午盼下班,一坐一站,又过了一个小时;每分钟看几百个看了后忘了前的无聊的文字,时间就在眼前的电脑上,眼看着一分一分过去,麻木得不认为这是虚度光阴,而是一种解脱,过一天收获一分解脱。老是觉得36岁太年轻,怎么才36,怎么就跨不过去这年龄段,要到老年还要经过中年,太漫长,总是憧憬白发苍苍的时候,坐在种满青草的大园子里,放着轻音乐,一椅、一台、一伞、一花,生活在一花一世界、一木一丛天里。
昨天看到一位外国人写的《老了,该怎么面对生活》,文章写得特别朴实,没有一句华丽的话,但是读着让人舒心,那位外国老人大概是这么说的:看这镜子里的自己,脸浮肿了,有很多老人斑,眼袋下垂,心里倒是放下了很多,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担心长胖,更不用那么痛快地减肥,也不用做繁琐的面部保养;不用赶时间,不用担心睡过头,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起床后的时间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洗漱完,捧起一本喜欢的书,吃着喜欢的零食,累了看看电视,寂寞了上网找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聊聊天;冬日,当暖暖的太阳照耀大地时,在花园里架一把大大的太阳伞,下面放一桌一椅,躺在软软的摇椅里,闭目养神,享受着阳光,那是何等暇意的一件事啊!
忽然恍然大悟,谁说人生只在青春时才美好,每个阶段都有美好的东西等着你,其实只要你放慢追求物资的飞快步伐,别想着要的太多,留一点点时间给疲惫的心灵,让其静静享受生活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