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浮萍

戒浮萍

剧地散文2025-03-10 18:40:51
“身如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浮世,莫使淡定惹尘埃”。——题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乐其有无之乍乍者,微可悲也,宇宙间人之衰乐,归于湖水波涛起伏,大波、
“身如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浮世,莫使淡定惹尘埃”。
——题记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乐其有无之乍乍者,微可悲也,宇宙间人之衰乐,归于湖水波涛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湖的变幻,无不归无于湖,萧疏湖畔,霪雨霏霏,谁踏上了归途?且言文天祥笔下“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惨象:那湖面上的浮萍随水波时起时浮,浮躁不已,因此弄湿了衣裙,湿了梦乡,却仍步履蹒跚在这芜芜杂世中,雨滴转大,暴雨袭来,最后杂揉着绿色残骸的湖面上,一片狼籍,不忍卒读。
目光回转,我试着将淡定的碎片拾起,步入记忆的池塘,仍欣喜地看到淡定的碎片折射出的希望的曙光。湖上周敦颐的《爱莲说》似乎吐露在我眼前:狂风骤雨仍不减,自在皎莲未聚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袅娜地开着,缕缕清香隔空绕入鼻间,它舞动着长长的水袖,翩翩起舞,若隐若现的温情与淡然,在同一片湖塘上蔓延,最后连雨滴也深受感染,骤雨初歇,狂风减半,刚出浴的美人漠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它回首方才萧瑟处,呵!莲花轻叹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岁月流转,星星交换,联想戛然而止,蓦然回首,发现有一种淡然依旧尚存,悄悄的流淌,化成了现实。
展望现代,台湾作者林清玄先生说:“吃一碗粥,喝一杯茶,细腻而尽心地进入粥与荼的滋味,说起来不难,其实不易。”我想:那些终日忙忙碌碌,往往勾心斗角,不能淡定的人们,又怎能细腻尽心地进入粥与荼的境界,去品味戒去浮躁后淡定的馨香呢?
回首近代,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生活自暴自弃的心理,将一切疲惫、一切忧苦,看作风前烛光,看似自己的意志,身心受苦,但他以淡定的心态对待苦难,就没有被忧愁吞噬,好似那风前烛光,如若不想吹灭,它仍旧光亮如初。
远望古代,庄子妻子去逝却鼓盆而歌的事迹,可谓众人皆知,难道他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吗?一日夫妻百日恩啊!他怎能不疼爱自己的妻子呢!在众人心中那如临深渊,如覆薄冰的事件,恐怕早就在庄子眼里淡化了,其实庄子说过: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恶死。也就是说:他没有觉得,生命在拥有时有多么多么可喜;也不觉得,死亡来临时有多么多么可怕,在他眼里的生死,只不过是一种形态、是一次穿越罢了,那么,庄子的“不悦生也不恶死”说起来容易,不就是淡看人世间,莫使诚信惹尘埃吗!那么,世间又有多少人戒去浮萍呢!
淡然,她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世俗纷争和无聊的南来北往的世界中,更不会像没头苍蝇般穿入工作中加班加点,然后用苦心攥的钱去完成和别人比高档的服饰和虚荣的炫耀,最后直到自己累垮了身子才发现健康最重要。相反,她自己真正的美丽一定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她会遇事不慌,处事不乱,在明媚的秋日中煮文嚼画,吕茗赏花,走几步象棋,动几下羽扇,即使窗外落英缤纷,枯叶凋零,她依旧不会像林黛玉那样对着落花流水嗟叹,而是用自己特有的心境看透落叶——以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出一曲生命的绝唱。
淡定是成功的镇静剂,是苦难的良药,愿世人戒去浮萍,守护住淡定的净土,莫使淡定惹尘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