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弟子规

入臣杂文2025-09-29 08:31:39
一不是很仔细的再看了一遍《弟子规》,对我的触动是如一面镜子在我面前而让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都有哪些缺点。不过,虽然《弟子规》是这样的“好书”,有镜子的功效,却也不是句句“深入人心”,我觉得这

不是很仔细的再看了一遍《弟子规》,对我的触动是如一面镜子在我面前而让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都有哪些缺点。
不过,虽然《弟子规》是这样的“好书”,有镜子的功效,却也不是句句“深入人心”,我觉得这是脱离了实际。
因而,我在看《弟子规》的同时,也大胆的把它分解成三个部分,以便自我感觉贴近实际一些。当然,我这些话也不是什么“必须的”意见,仅仅是个人看法,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拒绝“第三者”作为参考。
长话短说。我觉得《弟子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为:修身养性、行为规范、故事传说。
对于以上的简短总结,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解释。
第一,修身养性。这个内容包涵了很多方面,我觉得也是最重要,譬如说,《弟子规》里的开头第三句和第四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里面涉及到“孝道”。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在今天我觉得也是,应该是;虽然这话说了几千年,此刻的我觉得永远也不会过时,只不过现在的“孝道”不那么鲜明和深刻。
拿我自己举例,平时断然不会时刻谨记怎样尽孝,到了自己鲁莽得不像话,才涨红了脸而悔不当初。我想,并不是我不懂得孝道,而是没有那个意识。如果说古人大多是孝子,我认为这和当时“氛围”是有关系的,大家都讲《弟子规》《三字经》等等之类的礼仪廉耻;然而现在也不是没有,是大多比较浮躁,谁也不怕谁、谁也看不起谁似的,便“无法无天”了。由此,我觉得,《弟子规》的存在价值,在今天看来是做一面镜子,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冷静一下,然后大家都老实遵守一些必要的规矩,社会风气也便可以更好了吧!
说到社会风气,也就涉及到了我排在第二的:行为规范。这个和前一个是息息相关的,只不过前一个是一面镜子似的人人都不可缺少,这个则是可看成是忠告或者说前人经验。如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也没人逼迫你必须这样做,但如果你不这样做,便不是一个前途无量和行为光明磊落的人。因而,可看这些为《弟子规》的良言忠告,做为一个方向标。
第三是故事传说。说来可能是因为我的记性不好,记什么东西都不能全面,便只能拣其主要,略其次要。或为相同的原因,我对《弟子规》也不能“照单全收”,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稍微结合实际,拣出来一些略读的“规矩”,我看成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传说而已。如是: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为什么我会当这些是故事呢?其实很简单,就因为这每一句“规”里面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和传说,恰巧在今天看来,它的实际操作也不是“很得体”,便只能当它是“进化后”,已经退化的“原始基因”。

在看完《弟子规》和埋进规中的每一个故事后,我反而认为,如果一个人规矩太多,则是束缚太多,限制了个性发展,就算可以成为一个“乖乖儿”,也必不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或可简单明了的说:“也许一个人全按《弟子规》里面的规矩处事,他或许可以称为贤人,但保不齐要当心“贤不成则成废”,那就完蛋了。
如此而论,《弟子规》在个人相对来说的价值不同,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照而做,不必刻板的书呆子似的“循规蹈矩”。

今天做的不是很多的活,基本上处于半游玩半做事的状态。
晚上也是有了闲暇的时间,和“表子”商量了一下,去游玩了一圈大领山市场方圆百米内的几个角落。
回来的时候,已到了九点多。
电视剧正好播放《小姨多鹤》,就边讨论边欣赏下去;就此片而论,情节不管怎样,片尾曲就很耐听,孙俪演的日本女人也很有味道,总体感觉不错。想来,也可能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所致,笼统四五个频道,两个多月看下来,感觉也还看得下去;而汇总一下,首先的《厂花》编得很好,第二的《傻春》越加扣人心弦,续之的《小姨多鹤》更是耐人寻味。
而我在观看电视连续剧的同时,也不忘看几眼随手拿上来的《弟子规》。说来,我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看到书,不管好坏,总喜欢拿来扫上几眼。
就这样,我看了《弟子规》,越看越心虚,以致自我顿悟和羞惭:敢情我是一个没有规矩和没有孝道的人呀!
先是第一句就把我唬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我的理解是:做小的要有规矩,圣人就说,‘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然后要守信用。’我对照一下自己平常的行为,马上意识到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与规矩背道而驰。
续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不必解释,首先坦白,我是越读心越虚越羞愧!现在身在他乡,父母既不能呼也不能命,自然就不能看到我的行为是否违背父母,然而虽然如此,昨日的行为却是可以回顾,然后加一句“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可以以此推论。因而,我只有坦诚相告:“过去的我,不是那样遵守孝道的,甚至对孝道的观念都模糊不清,所以我不是一个好“弟子”,我非常不孝。
再读: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此,我也只能说:“我已度过那个浮躁和叛逆的年纪了。我谨记教训。”
又读:……
我省略下所看到的文字,即《弟子规》当中余下的规矩,因为这些规矩不能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就算是断章取义般的随便摘几处下来,也不能简单明了的做个什么总结。我想,这应该是有兴趣的人自己去看,我则不必过多细说。
而如果拿此书当是一面镜子,此时的我希望对自己的要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