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漫记

湘西漫记

程命散文2025-08-09 12:33:51
去年随同事去了一次张家界,感觉那里的山非同一般,回来后极力渲染,惹得家人心痒痒,撺掇着也要去看看,于是前些日子同家人再游了一回张家界。考虑我已经去过张家界,这次选择旅游线路时又加上了芙蓉镇、猛洞河漂流
去年随同事去了一次张家界,感觉那里的山非同一般,回来后极力渲染,惹得家人心痒痒,撺掇着也要去看看,于是前些日子同家人再游了一回张家界。考虑我已经去过张家界,这次选择旅游线路时又加上了芙蓉镇、猛洞河漂流、凤凰古城、苗寨等地方,几乎湘西的著名旅游景点都囊括了,全程四日三晚,一路劳顿不说,收获还是颇丰的。

一、再游张家界
游张家界的线路与上回恰恰相反,先游黄石寨,再游金鞭溪,然后是袁家界与天子山,这些都是张家界的经典线路。游览途中,随团的导游比上回那个导游要懒,常常不见人,也极少介绍景点,而我去过一回,也乐得担当起了家人的临时导游。
虽然是再游张家界,但登顶时依然惊心动魄,视觉的震撼并不亚于第一次。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张家界的美,那只能用壮美,无论是黄石寨还是袁家界,亦或是天子山,也无论是“断魂台”还是“天下第一桥”,面对那奇峰异山,胆小的人甚至不敢往下看,连平视也是恐惧的,真正是百丈悬崖、万丈深渊。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造物主送给人类的一块仙地。
中国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古人推崇五岳,甚至将其奉为神灵,而为什么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于一体的张家界却名不见经传呢?那是因为古代的文人墨客们没有到过张家界,如到过,一定会尊张家界为五岳之首,而那句名言就该改为“五岳归来不看山,张家界归来不看岳”了。古人为什么没有发现张家界呢?这与张家界的地理位置有关,张家界地处偏远,自古就交通闭塞,犹如旧时养在深闺的处女,因为未出过闺门,故不为外人所知。游遍张家界,在悬崖石壁上找不到一处古人的题刻,翻遍唐诗宋词,也找不到一处描写张家界的诗词,五岳就不同了,不仅有文人墨客的题刻,甚至还有皇家的御笔。据说张家界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发现的,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了,距今不过三十年。那年他到湘西一带写生,听当地人介绍一处他从未听过的美景,于是前往察看,果然不得了,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养在深闺人未识》登在湖南日报上,从此张家界名扬四海,如今张家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游张家界时又遇阴雨天,好在已有了上次的教训,早备了雨伞,不然又要在山上买高价雨衣了。好象阴雨天总是伴附着张家界,使它云遮雾罩,如诗如画。那些奇异的山峰在云雾里若隐若现,飘飘渺渺的,更增添了几分仙气,人在山上走,如在天上行。
下山时依旧乘缆车,坐在吊蓝里下望,如临深渊,毛骨悚然,此时在惊叹造物主神奇之余,更觉人的力量伟大,如此高岩峭壁,安装缆车的工程何其艰难。

二、猛洞河漂流
猛洞河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境内的一个大峡谷内,两岸绝壁高耸,树木郁郁葱葱,漂流途中有急流险滩,也有飞流瀑布,有“十里画卷”、“天下第一漂”的美称。但由于猛洞河垂直落差相对较小,除了数个急流险滩外,大多水域流速相对平缓,所以有惊无险,很适合游客观光漂流。猛洞河全长47公里,用作漂流的河段长约17公里,漂流下来用时大约3小时。
还在去猛洞河的路上导游就说,为了增加漂流的乐趣,漂流过程中要打水仗,所以打水仗的武器和装备必不可少,车子会在前面的一个店铺稍停片刻,方便大家购买。不久车子就停在了路边一家店铺旁,店铺里卖的东西全都是打水仗用的东西,有像打气筒般的射水枪,也有水瓢,还有各式雨衣、拖鞋等防护性的东西。游客纷纷下车购买,有人专挑大号射水枪,算是重型武器了,射出的水又粗又急,杀伤力非常强。我下车随便问了问价格,小号水枪10元一把,大号要20元,我不打算参加水仗,但防护装备还是要的,我拎起一件薄薄的塑料薄膜雨衣问价格,店家说要10元,记得在张家界山上这样的雨衣只要5元,而山下2元就可买到。再贵也得买呀,总不能让水枪打湿衣服。
导游为何极力怂恿游客打水仗?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增添乐趣,现在旅游都夹杂了很多购物因素,且导游与商家之间有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防不胜防。
漂流用的是一种塑料筏子,两个炮弹似的圆塑料筒连在一起,人就坐在圆筒上,身上穿着雨衣,外面再套上救生衣。每条筏子能乘坐12人,我们这条筏子上刚好坐了两家人,另一家是从上海来的,祖孙三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两个小男孩。
筏子刚离开码头,水仗就开始了,我还没坐稳,背后就挨了一梭子,幸好穿了雨衣。我对这种背后放冷枪的做法很厌恶,却也不好发火,大家都是玩。漂流途中,那些年轻人的心思根本没有放在赏山观水上,而是一门心思打水仗,只要两船相遇,战争就不可避免,长枪短炮齐用上,往往没有胜者,全都成了落汤鸡。有时同一条筏子的人也会自相残杀,近距离恶战长枪短炮使不上劲,索性拿起水瓢,一瓢冰凉的水从对方的头顶灌下去,从衣领一直灌进裤裆。
我们这条筏子不进攻别人却也常被别人攻击,遭人攻击时大家全都俯下身子勾着头。上海来的那一家家教甚严,爷爷端坐在后面,两个孙子手里虽然也拿着水枪,却只用来射两岸的岩壁或水中露出的石头,我问道:“为何不反击?”小男孩回头瞅了瞅后面说:“有人看着呢”。
筏子经过一个瀑布,只见岩壁顶端一柱水流飞泻而下,到达下部时逐渐变宽,距离河面三四米高处有一突出岩石,瀑布经过这块岩石时形成了一道水帘。有人特意将筏子划到水帘下,去感受清泉的凉爽,我们也动了心,小男孩央求船工也让划过去淋一下,船工答应了,却要求大家脱去雨帽,说是规矩。我们不知有诈,老实照做。船工将筏子划到了水帘下,大家都俯下身子抱着头,哪知那水简直犹如倾缸大雨,顺着颈脖往里灌,全身都湿了个透,分明是船工在使坏。大家赶紧求饶,说不淋了,快放我们出来。
漂流即将结束时,有几个小男孩在岸边收水枪,说水仗已结束,留着也没用。游客不愿将买来的水枪白送人,随手抛到河里,岸上的孩子立刻栽到水里捞水枪,各种长短水枪捞上来后被捆成了一大捆,然后转运到上游卖给后面的游客。虽然这种行为有些可气,但若不是这些孩子,河上漂满塑料水枪也是一种污染。
说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