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天(2)
2如此也就没人欺负了,事实上我记事起很少被人欺负,记忆最初,倒更多的是自己特别矫情,一般人都惹不起。不过受母亲榜样作用影响,我也是平常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一般很少和人打架,打架也很少动手,吵架就会弄得
2如此也就没人欺负了,事实上我记事起很少被人欺负,记忆最初,倒更多的是自己特别矫情,一般人都惹不起。不过受母亲榜样作用影响,我也是平常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一般很少和人打架,打架也很少动手,吵架就会弄得满城风雨,反正有理母亲就给撑腰,当然没理的事也不会惹。
说来许多人会不相信,我从记事起,性格就非常坚强,打得过打不过都不惧怕,与人争辩更从没落败过,这与母亲的培养直接关联。开始是孩子之间,后来就发展到对成人,好像10岁多点时,就敢与村里权力至高无上的村书记对垒,第一次他就成了我手下败将,那以后又多次交锋,越大我就越厉害。
当然不只针对村书记,当时和不少成人都过过招,那时我没有地位观念,一般是认理不认人。这种孩子太难惹,一般也不会招人喜欢,但我那时还小,大人们不怎么计较,只是平时都说我矫情。
我却不只是矫情,一是没理的事不做,二是一切锻炼而来的还有智商,读书后我成绩出类拔萃,这一好也就遮了百丑,在一般村民眼里人缘儿还不错。有人未必喜欢我,但教育他们孩子时,也会拿我做榜样,这让我在村里生存状况并不窘迫。
这是我真正记事后的记忆,那之前只是感觉。不知为什么,我记事很晚,大概10岁才真正记事,7岁读书时还浑浑噩噩,前三年都没什么记忆。三年级蹲班,因为淘气挨了一次重摔,不知道是不是被摔时脑子搭上了某根弦儿,醒来后人就特别聪明起来,之后所有记忆都很真切,成绩也一下飞升,从此一直名列前茅。
人们评价孩子好坏,一般主要看学习成绩,有了成绩出众这一点,我矫情的问题慢慢也就被掩盖了,否则会是怎样结果?也难说能不能被宽容,这可能也包括母亲。但母亲对我还是有点特别骄纵,这在我真正记事前只是感觉,记事后她不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那可能就与读书有关了。
家里不只我一个孩子,记忆里母亲却只对我特别,特别到对别人管得很严,但对我永远网开一面,三哥和姐姐就是例子。大哥二哥我记事时就已经大了,勉强还算孩子范畴的只有他们,母亲对他们都管得很严,甚至经常数落,有时还拿我当榜样教育他们,以至我们相互之间感觉上都有点错位。有点令人费解:是我比他们优秀?还是我比他们小?或者他们缺点太多?抑或母亲因材施教?
总之母亲对我就这么特别,别的孩子惹祸回来就会挨训,我惹了祸母亲却从不轻易训斥更别说打骂。但我自己明白,要是我真的闯祸说不出理来,母亲也会严厉处罚,只是我平时分寸把握得好,慢慢彼此都成了习惯,凡是我惹了事,母亲一般只是讲讲道理,极少斥责或者打骂。
只记得有一次我祸闯得太大了,领着几个孩子,居然砸了学校玻璃和门锁,回来实在讲不出道理,母亲被请到学校去。当时她没有斥责我,却笑着告知要揍我一顿。果然次日一大早上,母亲就用棍子把我打醒了!身上一疼我跳起来就跑,结果也没挨上几下,那是母亲对我最残酷的一次。
真的很感激母亲对我的特殊待遇,一开始就给我母爱如天的感觉,这天给我的是一种公平,让我在公平的氛围下成长。母亲给我的这片天,不是简单地为我遮风挡雨,也不是任我在风雨之中,它有阳光也有风雨,让我享受阳光,也让我学会面对风雨……我不是温室里的弱苗,也没受过狂风暴雨摧残。
母亲何以对我如此特殊?现在分析可能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我在兄弟中最小,下面没有更小孩子,自然对我疼爱得多一些,时间也特别长一些。我7岁上学还在吃母亲奶,这种情况显然存在;二是据说我出生时就很瘦弱,母亲对我更多照顾也在情理之中。还可能有什么原因吗?这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说我很小就明事理,所以响鼓不用重锤,看来多少也是在因材施教。
除此母亲还说过一个理由,只是说时并没有当作理由,那就是母亲对我出生时体貌特征的神秘。她说我出生时特别瘦弱,瘦弱得满脸都是褶子,托在手上骨头扎手,当时都担心能不能活。不过她说我生下来就有四个乳头(其中两个是胎痣),胳膊特别长手特别大,母亲说这可能是圣人异像。是否因此对我更特别,现在只能猜测了,不过母亲有点迷信,这种猜测不是没有道理。
母亲对我真的是期望很大,在我很小时她就经常教导我要有远大志向,绝对不能鼠目寸光,当时我还似懂非懂,但这慢慢就构成了潜意识。母亲这样教导孩子,也不仅对我,每个孩子她都这么说过,只是对我说得更多些。很小母亲就告诉我,长大了不许吃村嚼户,男孩子要志向高远,外面世界很大,长大了一定要出去闯天下,不要只盯着这个小村,更不要只看身边的人,这决定了我后来的境界。
母亲这么说,可能也是一种自身缺憾转移,母亲是个女的,性格却不乏豪气,她埋怨姥姥姥爷当初拦她当教师,还说他们还拦过不让她去河东投“八路”,“不然,我也不会是现在这样……”母亲这样说时,总是一脸遗憾。我不可能知道那时的事,但我了解母亲是非常有主见的人,便问她当时为什么不跑,母亲说姥姥姥爷那时就年纪大了,想过但不忍心……看来是家庭羁绊了母亲。
这种说法真实可信,这从后来母亲照顾父母上可以印证,舅舅夭折后,母亲说服父亲拉家带口地搬回来,姥姥不久又患上了半身不遂,躺在床上11年都是母亲照顾,直到姥姥在我7岁那年去世,母亲对父母怎样,从时间上就可以知道。一方面母亲很有志向,但另一方面母亲也很传统,后者羁绊了母亲的发展,这种缺憾转移到子女身上,那就成了母亲对孩子的期望。
我记事后知道这样一些事,大哥21岁当兵,母亲坚决地鼓动他去,因为那时当兵复员就能转户口,尽管送走大哥,母亲趴在炕上大哭了一场;二哥随后被村里看中,大队想让他在村里当会计,干部找到家和母亲商量,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当会计不用下地,说起来已很难得,但母亲怕二哥因此被留在村里,所以坚决不答应。村干部找了很多次,最后答应有机会出去决不拦着,母亲这才勉强同意,结果时间很短,母亲让二哥出去代课,那一走也就终于离开了村子。三哥读完书也被母亲送去社办工厂,虽然没机会转掉户口,却也学了一身养家糊口的本事。
母亲当时那样做,村里许多人不理解,尤其不让二哥当会计这事,那在村里可是有头有脸的活儿,现在看来母亲真是高瞻远瞩。不许吃村嚼户的话,母亲这时又说过,后来人们都发现了出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风雨中,那间爱的小屋
下一篇:北半球的孤单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