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生命依偎的角落(二)

街巷,生命依偎的角落(二)

递呈散文2025-04-26 13:55:05
对于他们,我不知道该称呼什么,他们是我走进家门的第一道关口。不管我回来的多晚,是他们第一个迎接我的,“回来了”,一句温馨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我们的小院子,是公司的家属院,这些年,大家的日子过的越来越
对于他们,我不知道该称呼什么,他们是我走进家门的第一道关口。不管我回来的多晚,是他们第一个迎接我的,“回来了”,一句温馨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我们的小院子,是公司的家属院,这些年,大家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私家车把院子挤兑满满的,所有这些与人们有关的记忆,都藏在他们这些人的眼睛里。只是他们,在这个地方活得太疲劳了,活的太平淡了,有的人已经带着一些遗憾,到生命应该去的地方去了。
有一个人这是我一直埋在心上的痛。他就是刘大爷,是乌盟一个村里的,他的女儿,在我们的办公室当保洁工。他也就跟着老伴,也来到我们这里下夜。他们老俩口在附近租了一个房子,算是安了家。前两年他老伴病逝了,是转院后到另个医院,治疗方案有误而亡。我跟他女儿说,应该告医院,做个医疗事故鉴定。他女儿说了,算了,农村人,为了个安稳。她女儿为了母亲土葬,我只好派了单位的面包车连夜送回老家。
老伴去世后,刘大爷变的沉默寡言了。他依然过着村里人朴实的日子,吃的简单,活的朴实。我常常看见老人在门房里用电炉子做饭,用锅炖点土豆烩菜,就是他们的生活了。他们依然记住乡村的草木生活,在心中还占据着一些地方,没有忘记在乡下度过的那些日子,走入都市呼吸浑浊的空气,只为了多看女儿几眼。他每天起的很早,把院子里收拾干净,打扫完楼道卫生,就站在大门口,向上班的人打着招呼。白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站在窗前,或搬把椅子坐在门口,观察着过往的行人,跟踪陌生的人,警惕地看守院子。他对院子里的人了如指掌,姓什么,住几楼,经常来都有什么亲戚,因此,我多晚回去,他都听出来,把灯开了,把电门开了。我依稀记着他披着衣服出来开门的样子,那关切的眼神。
他女儿告诉我,老人一发病就要回老家,回老家不长时间,就去世了,只有六十多岁,就早早去了。原以为把他们接到城里生活会享几天福,没有想到却没有福气。是呀,当儿女的谁不希望父母生活好些,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呀。从他女儿的叹息声里,我感到更多的是痛苦,是自责,是惋惜。
我想起了刘大爷的眼神,我曾经多少次看过的眼神。那眼神应该与一个朴实的农民有关。那年月,他曾经在村里种着玉米、高粱、谷子这些养活一家的庄稼,饲养家里的牲口。我也意识到,他从没有忘记他曾经的乡村,内心幸福地养活着幸福的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