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居的地方

人神共居的地方

西姥散文2025-08-31 21:00:53
越野车在沿江公路上颠箥,虽然只有三四十公里的时速,但是感觉已经很快了。我们此行从怒江州的州府六库镇出发,目的地是怒江峡谷的最深处——贡山县丙中洛乡。怒江峡谷号称世界第一,已经很神奇了。每次到怒江,我都
越野车在沿江公路上颠箥,虽然只有三四十公里的时速,但是感觉已经很快了。我们此行从怒江州的州府六库镇出发,目的地是怒江峡谷的最深处——贡山县丙中洛乡。
怒江峡谷号称世界第一,已经很神奇了。每次到怒江,我都带着一种对大自然的虔诚的膜拜和敬畏。这一次,要到怒江峡谷的腹地去,心里更是充满了向往。而且这种向往在同事的渲染中不停地澎胀着。
我的同事年届五十,却有着一颗童真的猎奇的心。他对丙中洛的讲述始于昆明,因为在那里有他的一位昆明老乡,一位心房里充盈着叛逆和新奇的血液的昆明人——马璜先生。马璜先生前半生为了探险,到处漂泊,在几乎走遍了沙漠绿洲、高山大川之后,他迷上了雄奇的西藏,而且也为自己漂泊的人生找到了一个落脚点——丙中洛。在这里,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安了家,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同事与马璜先生的相识更加传奇:他们在某地的一家餐馆进餐,互相被对方的昆明口音所吸引,搭讪,长谈,进而成为念念不忘的朋友。这一次,在主人的盛情之下,我们之所以专程前往丙中洛,一半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到过丙中洛,一半则是因为同事对这个谋面不多的朋友的思念。
怒江峡谷山势陡峭,沿江几处稍微开阔的地方建成了县城,此外鲜有村庄;本地的人们,大都住在半山腰甚至山顶之上。独特的地理环境,改变了人类向水的普世规则。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仍然无处不在地展示着它的威力。即使是在越野车每小时只能行驶三四十公里的沿江公路上,也到处刷满了各种广告词;公路上不时驶过铮亮的小汽车,三五骑着自行车自助旅行的外国人在提醒我们,先进的交通工具已经把怒江峡谷和外面的大千世界连成一片。要想感受怒江峡谷的神秘,看起来必须进入大山深处,接触山的子民才行。
经过七八个小时,我们终于走完了大约三百公里的路程,到达了丙中洛,见到马璜先生。一顶长舌旅游帽,一副大大的墨镜不离眼睛,历经风霜的肤色,和同事描绘的形象大致相当。说话时,似乎是从喉间发出的声音,深沉而激越,有岁月的味道,语言干净利落,似乎经常面临危险却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充满了自信。
马璜先生用珍藏了十多年的普洱茶招待我们。十多个人围桌而座,自斟自饮,一边谈论着神奇的丙中洛和马璜先生的故事。
七八年前,马璜先生迷恋上了西藏,并且把丙中洛作为进入西藏旅游的最简捷的入口——丙中洛处于怒江峡谷的最里端,再沿怒江而上,几十公里就是西藏最南端的察隅县。他现在的妻子也是在丙中洛结识的,他们在这里定居,开了一家客栈,一个茶馆,一个照相馆(同时进行摄影培训),一个专门经营入藏探险旅行和怒江本地探险旅行的旅行社,逐渐发展壮大。如今,马璜先生已经是怒江州旅游协会的会员,经常为州里的旅游事业建言献策,并且承办一些对外宣传的工作。
丙中洛是藏语,翻译成汉语就是“人神共居的地方”。这里至今依然还保持着原始的生态平衡——兰的天,绿的山,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这里的天很底,云朵似乎就漂在你的头顶,伸手就能触到湿漉漉的雾气;这里的山很清,山上有许多种珍稀的动物和植物。据说深秋时节,山上的植物变了颜色,红黄绿相间,层林尽染,说不出的美丽。丙中洛乡政府所在的村子并不大,一条几百米长的街子,两边座落着几家客栈,几家食馆,都是古朴的木房,行人也寥寥。街上几乎见不到塑料袋、塑料瓶之类的现代生活垃圾。一片闲适的田园。人到丙中洛,似乎心灵和肉体都经过了一次洗涤,无欲无求了,只愿能够就此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就这样悠闲地变老。
丙中洛只有数千居民,却混居着傈僳、藏、独龙等十几个民族,人们互相通婚,往往是一家人当中就有几个不同的民族。马璜先生的家里就有七八个民族。
晚餐就在马璜先生的客栈里,地道的丙中洛家常风味,菜肴却是都市里难得一见并且十分昂贵的山珍。鸡是十分有味的土鸡,比起都市里农贸市场的肉鸡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菜蔬更是爽口,每一样里都有山的味道。尤其是一种叫做“竹叶菜”的,生长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顶,耐寒却十分鲜嫩,用白水著成绿盈盈的汤,汤味清淡悠远,回味绵长;菜叶滑嫩爽口,清脆甘甜。当地人认为这是上天赐于他们的世间极品,政府不开发,老百姓也没有人向外贩卖,只把它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给远路的亲朋好友或是尊贵的客人。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夜于昆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