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翥九天》序
诗词楹联集《凤翥九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它既是对“陕西凤县2008旅游盛大开园诗词楹联大赛”成果的一个小结,也是诗词楹联家和爱好者们的一次集中展示,又是对凤县这块古老土地神奇变迁的真实写照。诗、词、楹
诗词楹联集《凤翥九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它既是对“陕西凤县2008旅游盛大开园诗词楹联大赛”成果的一个小结,也是诗词楹联家和爱好者们的一次集中展示,又是对凤县这块古老土地神奇变迁的真实写照。诗、词、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史上,唐诗至今被公认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为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我国还经历过宋词、元曲等发展的辉惶时期;而楹联则从五代始,兴盛于明、清之后,它同诗词一样,既能结人以艺术的享受,又能给人以知识的营养,教益之多,不胜枚举。
凤县虽居秦岭腹地,却是历史明州古凤州的所在地,它历经夏、商,又周、秦、汉、唐,据文字记载已浩浩六千余年的历史,又因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得名,最近,根据著名历史文化学者王大有等专家学者的研究,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实有其人,而且就出生在这里,是我国距今约9000多年前的伏羲女娲氏政权的首任帝伏羲的配偶,和第二任帝。又为古凤州增添了新的传奇色彩。凤县又以“川陕咽喉、汉北锁钥”为有名的古战场,并兼以中国南北地域与气候“界碑”之地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故儿备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在所发现的历代诗人咏写凤县的诗歌中,有不少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所作,如既王维李白惊叹古道行路之难的“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陆游的“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和被喻为南宋时代凤界山川风物真实生动的风俗画的《倾岁从戍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感》,又有王勃、陈子昂、刘禹锡、邵雍、陆游、汪元量、杨慎、党崇雅、王士祯、果亲王、林则徐以及当代的老舍等筹,不仅涉及残酷的战争、道路的艰险,而且包罗了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风物传说、土特名产、气候植物,以及建筑、生活习俗和当年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的勤劳与苦难,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凤县古代丰富多彩的画卷,其描写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独特的地域使黄河文化与巴蜀文化在凤县这块土地上长期交融,我国南北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和传播,加立历代因战乱、灾荒等,使凤县成为“客民”与“土著”共居一地,习俗、文化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凤县多元独特的文化景观,因而从古到今,凤县的民歌、传说之多、广以及人们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发展的优良传统,使凤县本就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
新中国的建立,使凤县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山地凤县乘改革开放东风,积极实施“生志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月亮之上、水韵江南、七彩凤县”金名片,这一功泽千秋的社会实践,使山地凤县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得以充分地发挥,山地凤县面貌日新月异,为弘扬先进文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陕西凤县2008旅游盛大开园诗词楹联大赛”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通过文化这个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凤县,领悟和感受今日凤县之魅力。本书所收之诗词楹联大多为诗词楹联家和爱好者“见景生情”之作,既是作者才华的展示,又经众多专家严格筛选,不仅可作为对今日之存证,又不乏传世之佳作。我们还不会忘记,在凤县的发展中,给凤县以厚爱与关注的人们,在“陕西凤县2008旅游盛大开园诗词楹联大赛”和此书的编辑过程中,众多省、市老领导及专家更是积极参与,并为之付出了辛劳,在此书问世之际,谨向他们表示诚挚地威谢!同时,由于编辑能力所限和时间的仓促,书中定有不少的疏漏,还望专家与诱者不吝赐教。
版权声明:本文由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和恩师有缘
下一篇:有一种心疼,叫做割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