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印象

古镇印象

动兵散文2025-07-08 08:23:58
一直都喜欢古旧而温暖的东西。小时侯,住在老家的四合院,木制的房屋,青石板铺成的地面,每天都能见到的亲人,那是一段永不能遗忘的幸福时光。第一次去的古镇是桐乡的乌镇,那时还在上学,因为想从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一直都喜欢古旧而温暖的东西。小时侯,住在老家的四合院,木制的房屋,青石板铺成的地面,每天都能见到的亲人,那是一段永不能遗忘的幸福时光。第一次去的古镇是桐乡的乌镇,那时还在上学,因为想从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中彻底解脱出来,所以就拉了个朋友出去散心,来到了乌镇,见识了它薄雾蒙蒙的清晨和宁静致远的夜晚,竟然有一种回家的错觉,心情豁然开朗,犹如遁入空门后的顿悟,一切茅塞顿开。从此对古镇,情有独钟。
一星期前的这个时候,跟一些同事来到了安徽的古村落,龙川和西递。龙川的规模不如西递大,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建筑,而是水,古人非常重视风水,房屋沿着一条溪水而建,错落有致,架在水上的木桥石桥记录了岁月的沧桑。沿路过去,有一些村妇将霉干菜,竹笋,蕨菜之类的山货摆在地上,贩卖给过路的游人,看着那些雪菜静静地躺在石头上,觉得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最让我兴奋的是此次出游,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油菜花,千万不要以为我从没看到过油菜花,印象中的老家,一到三四月,随处就能见到大片或者零落的油菜花,金黄金黄,那么灿烂,那么辉煌,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她甜润的香味,简直要把人给醉倒了。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念家乡的油菜花。一路乘车过来,每每看到一片片的油菜地都会情不自禁的欢呼一下。在龙川村的村口,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也许是因为风景区的关系,那里的油菜地规模很大,害的我吃饭都没心思,匆匆扒了几口,就迫不及待的想和她们做一次亲密接触。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静美。这句话最能概括我见到她们后的心境。虽然她不是夏花,但却那么绚烂无比。平时不喜欢给自己拍照,总觉得人跟风景相比,实在是太逊色了。但在油菜地里,还是忍不住拍了几张,脑子里甚至冒出了要躺在里面睡一觉的想法。很幼稚吧?也许我小时侯就干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明白了,我并不是单纯地喜欢油菜花而是通过油菜花在寻找童年那些时光的影子。
从龙川出来后,来到了紫园,那里是《徽州女人》的拍摄地,庭院式的建筑依山傍水,处处体现出了幽静和谐之美,但作为古代富人家的女人,终身只能呆在这么一个地方,足不出户,想来也为她们觉得遗憾,幸亏自己生在现在,比她们多了无限的自由与机会。
第二天去的是西递,相传西递村的祖先是皇室后裔,当年因为发生政变,皇帝将唯一的血脉交给了奶娘,多年以后,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并没有像姑苏慕容复那样迷恋荣华与权势,也没有像末世遗老们隔江犹唱后庭花,他最终选择了宁静,选择了淡泊,轻松快乐地活在了世上,并成为了一代学者。我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因为从西递的建筑上你能够体会到他们祖先那种桃花源式的归隐。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安于清贫,知足常乐,也许我们这些人的的到来已经打破了这种美好的宁静,带来了世俗的浊气。
但只要你用心感受,徘徊于一条条小巷之中,仍会觉得仿佛自己走过的是那些曾被遗忘的时光,只要一低头便看见了他们流淌的痕迹。而你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地浮现戴望舒的《雨巷》,从那狭窄的小巷尽头,默默地走来一位少女,她撑着油纸伞,带着丁香般的忧郁,而我每每有这样的幻想,当我用手触摸着古老的石板时,一位俊美的少年与我擦肩而过,蓦然回首,于时间的荒原里不早也不晚,于是轻叹一句:“噢,原来你也在这里。”一生便尘埃落定。
西递村很大,在古时是做官与经商之人的聚居宝地。这两类人的房子在规模和雕刻上都略有不同,在导游的讲解下很容易区分,如徽商家柱子或门廊上的雕刻只能是春夏秋冬的植物或一些常见的飞禽走兽,为了显示家里的万贯家产,在雕刻上还经常涂以金粉作为装饰。而官宦之家为了显示其位高权重,雕刻的往往是威武的狮子。但不管是高官之家抑或是平头百姓,每家进去几乎都有一个前堂,中间摆放着一个钟,左边是一面镜子,右边则是一个花瓶,寓意终生平静。而且每家都有传家的对联,含义深刻,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良训。从一些对细节的处理与关注上,你会体会到古人的生活多有情趣,多有创意,他们那种独享天地的豁达,那种对天人合一的追求,真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那里,你的心会渐渐的沉淀最后复归平静,仿佛进入了一幅中国的泼墨山水画中,感受着古人们那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唯我宁静,不禁让人思之念之。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这么多珍贵的东西能让我们在世人面前感到骄傲,而我们呢,我们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呢?是终将成为一堆废铁的汽车,还是那些丑陋不堪,犹如牢笼的房子?
活着,怎样活着?为自己?为别人?为今天?为明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