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嵯峨山,寻嵯峨灵云

登嵯峨山,寻嵯峨灵云

急乎乎散文2025-07-12 02:03:01
那天早起,和老学李局办完事后,他说:“要不,咱们今天去登山吧?”我先觉得时间已经不早了,再说也没有怎么准备,而他的兴奋劲唤起了我深藏在心底的渴望,那就是登一次嵯峨山。心里激动不已,嘴里却说:“准备能来
那天早起,和老学李局办完事后,他说:“要不,咱们今天去登山吧?”
我先觉得时间已经不早了,再说也没有怎么准备,而他的兴奋劲唤起了我深藏在心底的渴望,那就是登一次嵯峨山。
心里激动不已,嘴里却说:“准备能来及吗?”
“有啥准备的,带瓶水,带点吃的就行了!”李局说。
因为嵯峨山是泾阳北部有名的山,也是我们要寻找的“泾阳八景”之一,距离县城并不太远,一天的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咱们再叫几个人吧,两个人上山有点势单力薄呀。”我的建议得到他的支持。最后决定给骆校打电话,叫上他一同登山了。
回家后还未换上登山鞋,李局已经到我家院子里等了。匆忙带上像机,茶水,出发了。门口正好一辆出租,李局讲好价钱,我们一起钻进了车里。车行至镇中门前时,骆校和爱人已经在小吃摊点上包裹好了菜夹馍了。我大喊一声,他两人便挤进了车。
因为事先告诉司机说我们去见一个朋友的,并未说去登山。当车开过龙泉乡沙沟一队后,路面已经很窄了,前面似乎看不见村庄了。司机一个劲的问我们要找的朋友到底在哪里,还有多远。我们无法回答,只好下车付费,开始了登山的行程了。
路的两侧是高低不平的麦田,果园等。麦田和果园的远处是沟道。前面的山梁被瘴气笼罩着,很像一副国画大师的山水画。随着脚步的前行,两侧的麦田和果园已经被尺把高的茅草,荆棘草,干的野菊花,野枸杞子,狼尾巴草代替了。不只是这些,还有几株河滩地经常发现的芦苇模样的长着长须的干草和野枣刺。好奇心驱使我沿着干草丛来到山梁的崖边,向沟下看去,那里是一条弯曲的道路通向沟里,那无疑是一个采石场了。据说泾阳北面山上有很大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不仅是生产水泥的原料,就是稍微破开成石料,也是很昂贵的建筑用料。近几年无原则的开采,不仅事故频发,而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真是得不偿失。
开始登山就觉得腿脚不听使唤。我提醒同伴把脚腕和腿关节活动开,注意脚下,以防崴脚等不测发生。
最初的一段坡度稍微平缓,我们说着笑着不觉得十分累。但再往前就感觉吃力了。随着高度的增加,也找不出爬山的道路了。山梁上不再是蒿草荆棘丛了,而是大块的石头像牛一样横七竖八的卧在面前,挡住了上山的道路。山石之间也有少许的荆棘和野草,但草的品种和稍微低点位置的品种截然不同。骆校是学地理专业的,自然懂得不同海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我倒觉得是同一品种的草本植物在一个地方繁衍多年后形成相对连片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似乎磨合期刚过,我的腿脚返到觉得轻松了许多。因为山势愈来愈陡峭,随时有滑落的危险,只有手抓紧石头,脚踩实,才能保证安全。
慢慢我摸索出了爬石山的另一个小窍门,那就是身体尽量前倾,眼睛尽量向上看,这样就不会出现滑坡或恐高了。我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告诉同伴,但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体力不支已成为爬山的最大障碍了。他们几个分别在自己所处的位置找一处石窝蜷缩进身体休息了。
休息就休息吧,喝口水调整一下。骆校的爱人陈老师已经体力严重不支了。李局有恐高症,他看我爬在最前面,坡势太陡,自己从侧面绕道东侧,从以前开山采石留下的缺口处绕到山后了。而我们所处的位置已经很高,相同高度的侧面十分险峻,要绕过去已经不可能了。看着李局消失的身影我的内心有点担心。我觉得四个人是一定要在一起才能安全呀。骆校夫妇依然没有要继续爬的动向。
我已经在他们顶头很高的位置了,眼看就能达到山顶了。如果从此下山,也没有能力帮助他们上来。现在只有自己一个尝试着往上爬了。愈靠近山顶的地方可以抓住的石头却很少。土质也松软了,一不小心脚下就开始打滑了。我整理了一下衣服,装好照相机,把小包斜跨在背后,竭尽全力把身体贴在山坡上爬行。
翻过一段山梁后坡势有所缓和了,山顶就在眼前了。此时的嵯峨山已经被我踩在脚下了。周围的一切都在我的眼前清晰可见。稠密的干茅草在风的吹动下不断点头,似乎在询问着这位陌生的客人。我取出手机给李局打电话时,反应对方不在服务区。山的北面树木苍翠郁郁葱葱,看不见一个来人。西面的草丛中突然一个躺着的人翻身向我走来。我心里多少有点慌乱,心想难道在这无人之处会遇到抢劫吗?
我壮着胆子一边向那人走去,一边喊朋友的名字,意思是说我的朋友人在后面呢。
那人看起来不像坏人,倒觉得我像个坏人了。他问我:“带火柴盒打火机了吗?这里不能抽烟啊!”原来他是三原县的防火员在值班呢。
说话间李局已经从北坡上山了。他顾不得欣赏山上的景色,忙问骆校夫妇在什么位置。我说了他们的情况后,李局想请护山的人员帮忙把骆校夫妇弄上山,但那是不可能的了。
几个附近的小伙子,他们骑摩托车顺三原方面的背坡公路上来,将车放在西侧豁口处了,现在顺坡西下了。我顺着他们下山的路下到一个位置,然后绕到山的南侧,在那里大声喊着骆校的名字。
骆校他们听见喊声站立起来,朝我站立的方向观看。我指示他们向西侧绕行,和我在西坡汇合。并要求一定要手抓紧,脚踩实了。
向西坡行进比起直接上山来容易多了。他俩一时来了劲头,慢慢地绕到了我们的身边了。在西坡处,陈老师坚持要下山,说她已经登不动了。我建议骆校登上山顶看看,既然来了,山顶却没有上去,那不是遗憾的事情吗。李局和陈老师一道下坡了。我和骆校一起又向山顶爬去了。我们彼此拍照算作登山成功了!
下山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没有向导,我们几个像无头苍蝇到处碰壁。幸好背面山坡有几个爬山的人,可以上前问路,我们才有了一点并不集中的关于下山路线的想法。最后决定听从领导安排,从山背面绕到东方,顺着来时大致方向向南行进。
山阴面被高大的树木笼罩着,显得富有生机。我们顺树下的小路下坡。坡势陡峭处只能相携而行了。山的底部已经可以看到一条路面,但要绕到路上却实在不易,可能需要走许多弯路。
由于天色逐渐暗淡,回家心切,就朝着大路的方向直接摸索着前进了。蒿草荆棘树枝在脚下盘缠着,不时还会出现大坑。这些都没有阻止住我们下山的脚步。陈老师的速度出奇的快,她说只要不上山就没事。最后终于到达山底了。
这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