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一堂庆大寿

欢聚一堂庆大寿

穷池之鱼散文2025-04-30 19:45:24
母亲明显衰老了,耳背,腿脚不便。母亲生于阴历1934年2月17日,比父亲大两岁;辛辛苦苦到如今,她迎来了自己的80岁高龄。母亲到了晚年,作为子女,我们从没一起给母亲过过生日。不管在城市、在农村,子女给
母亲明显衰老了,耳背,腿脚不便。母亲生于阴历1934年2月17日,比父亲大两岁;辛辛苦苦到如今,她迎来了自己的80岁高龄。母亲到了晚年,作为子女,我们从没一起给母亲过过生日。不管在城市、在农村,子女给老人做寿,这是很普遍的,而我们却不能,因为我们工作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很难。今年是母亲的八十大寿,春节期间,我们回到一生辛劳的母亲身边,为她老人提前祝寿,似乎天经地义。
春节前,父母告别乡下老屋,住到了城里,和我在一个城市里,离我不远。照顾他们的生活,我义不容辞。邀请在外地工作的兄妹们回老家给母亲过寿,我责任重大。
年前,二哥来电告诉我,他们一家初三回老家;小妹告诉我,他们一家初一回老家;大哥犹豫不决。
“大哥,今年是母亲的八十大寿,你不回来吗?”我在电话中问。
“母亲的八十大寿”似乎有魔力,大哥一听,态度马上大变:“我一定回来。”
初一下午,我和妻子从咸阳机场接回了来自青岛的小妹一家三口;初三,二哥一家三口从成都驾车赶回;初四下午,我和妹夫从西安火车站接回了来自河南的大哥大嫂。
我们打算初四晚上给母亲过八十大寿。得知这个消息,西安的大姨带领她的儿女、孙子孙女一行7人当天下午驾车赶到了我父母家。在同城的四舅、四妗子也来了。
夜幕降临,晚上六时,我们21人簇拥着我的八旬母亲走进了盛凯大酒店。我们22个人围着一张大桌而坐,桌子的中央雕刻着一幅山水景,显得大气豪华。一枚三层巧克力水果蛋糕放在了桌边。
三层大蛋糕令人激动、唏嘘,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或者相机拍照。
8根蜡烛点着了,顶灯熄灭了,在温馨迷人的气氛里,我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生日歌。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起在唱。我听到了年过七旬的四舅四妗子的歌声,这是我第一次听见他们唱歌,他们唱给自己的姐姐。这歌声里包含着他们的姐弟亲情,尤其是当人老的时候,这亲情更真挚。
我们喊着让母亲许愿,母亲却不知道许愿是什么。大姨和母亲是邻座,她告诉母亲许愿就是心里想的是什么,但不要说出来。
可母亲却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儿女回来了,今天很高兴;希望大家身体健康,千好万好。
我说希望母亲能活一百岁,母亲却说活九十九岁就够了。
母亲戴着寿星帽,脸庞红彤彤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晚辈们纷纷向母亲、向长辈们敬酒,说着祝福的话语。母亲第一次感受这盛大的亲情,高兴得思想不断地放射出火花,说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话语:你们喝酒,我以茶代酒;她勉励孙辈们“学文化,长本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的妻子惊讶地对我说,咱妈说话很有水平,还知道“以茶代酒”。
其实我的母亲确实爱文化,她说解放后她在夜校里学文化,名列前茅。晚上上课,她从不落课。别人的母亲不乐意女儿上夜校,而我的外婆却鼓励她上夜校。现在母亲走到大街上,总爱读大街上的标语;拿起旧报纸,也喜欢读;还经常拿着粉笔在地上写字,写电视剧里的人名。我的妻子看见母亲写的字,惊叹母亲写得好。她最爱看的电视剧是西游记,对孙悟空飞来飞去、七十二变很好奇。
菜上齐了,酒店又赠送了一盘面粉制作的寿桃,周围十一个,中心一个,共十二个,寓意为何,不得而知;个个寿桃面粉雪白,中心点缀着一抹桃红色,小巧玲珑,讨人喜爱。
二哥问大家还要什么主食,大家纷纷摇头。大姨建议给母亲要一碗长寿面,母亲吃了会长寿百岁。
长寿面上来了,母亲夹起一撮面条高高举起,兴奋地说:“快照相,快照相!”我迅速按下了快门,留下了母亲开心的一瞬。
聚也匆匆,散也匆匆。次日初五,天气突变,担心下雪,二哥一家大清早驾车返回成都;初六,小妹一家返回青岛;初九,大哥大嫂告别父母,去黄陵看望大嫂的母亲和家人。
他们走了,还有我,父母的晚年不会孤独。我会尽力做到孝顺,既孝敬老人,又顺从老人。
生日宴上,我们照了许多照片,却没有照一张全家福。妻子埋怨说:难得一聚,怎么没有照一张全家福?我说:没有什么,只要大家相聚了,这张全家福就照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标签
相关文章